夏州
州名。故址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。车晋义熙九年(413)赫连勃勃于此建大夏国都城。北魏称统万镇升置州。隋改朔方郡,唐贞观二年(628)复置州。唐末为党项拓跋氏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治所。宋淳化五年(994)宋毁废其城。后为夏、宋争夺与相继占领。元废。
州名。故址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。车晋义熙九年(413)赫连勃勃于此建大夏国都城。北魏称统万镇升置州。隋改朔方郡,唐贞观二年(628)复置州。唐末为党项拓跋氏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治所。宋淳化五年(994)宋毁废其城。后为夏、宋争夺与相继占领。元废。
战国时中山国国君。或作祖、桓子。白狄鲜虞人,姬姓。继中山武公为国君,传位时间不详。周威烈王二十年(前406),中山国被魏将乐羊攻破,魏文侯封太子击为中山君,命乐羊镇守,
西域古地名。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。又称河间地带。简称河中。阿拉伯语谓之“马瓦拉痕那儿”,意为“河以外的地方”,即阿姆河北诸地。
见“辖里时”(2445页)。
藏语音译。吐蕃官名。吐蕃在其本部及河陇吐蕃占领区均设此职。松赞干布在吐蕃设61个千户部,藏语谓“东岱”,每千户部设1千户长,藏语称“东本”。在敦煌文献《藏汉对照词语》残卷中,则称千户长(东本)为“部落
?—1461明朝天顺年间苗民起义首领。又作李添保。湖南芷江麻城人。苗族。初因逃赋税,以卖药为名,自湖广入贵州苗境。景泰年间(1450—1456),曾参加※蒙能率领的苗民起义。天顺四年(1460),自称
清代新疆阿克苏军政长官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)置。驻阿克苏。三十二年(1767)并归乌什,改置领队大臣。嘉庆二年(1797)复旧制。衙署置章京2员、笔帖式2员、委笔帖式5员、书识5员,分管印房、粮饷
见“拓跋云”(1354页)。
藏语音译。吐蕃官名。据《德乌佛教史》载,其职能是负责牧业中的旄牛、犏牛、马匹、绵羊及军帐营幕事宜。相当于牧监卓本。
见“指挥使”(1621页)。
维吾尔语音译,意为“摊派”。清代新疆陋规之一。旧制:各地驻扎大臣衙门服食日用所需,皆由阿奇木伯克供应,而阿奇木伯克及其随从除每月按定额向所属人民收取“克列克里克”(意谓“需用”)钱之外,又恣意苛敛,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