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太阳罕

太阳罕

①蒙古国建立前乃蛮部首领的称号。又译塔阳罕、泰阳罕、太阳可汗、大惕可汗。“太阳”乃汉语“大王”的音变;“”又作“”、“可汗”,为突厥语称号。乃蛮部首领※亦难察受金封为本部“大王”,蒙古语讹为“太阳”,与突厥语连称,作“太阳罕”。其子台不花嗣位后,亦号“太阳罕” ②(?—1204) 蒙古诸部统一前乃蛮部首领。名台不花,又作脱儿鲁黑。亦难察子。父死,嗣为部长,仍号“太阳罕”。建庭于兀里牙速秃河(今蒙古国乌里雅苏台河)和札不罕河(今札不汗河)一带。懦弱无能,为父所轻。素与弟古出古敦不睦,分地而治。宋庆元五年(1199)、嘉泰二年(1202)乃蛮部屡为蒙古部铁木真(成吉思汗)与克烈部王罕联军所败,势力渐衰。自恃地广马多,以蒙古地区的当然主宰自居,声称“天无二日,民岂有二王邪?”(《元史》卷1)。三年,忌铁木真灭克烈部勃兴,密约汪古部夹击铁木真。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将其谋告知铁木真,未果。四年,联合蔑儿乞部、斡亦剌部等攻铁木真,兵败纳忽山(位于今鄂尔浑河东土拉河西),被执杀,乃蛮亡,部众并入蒙古部。 ③见“亦难察”(871页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修城

    见“伊循城”(806页)。

  • 德昂语音译。为分布在云南潞西等地德昂族的自称。因其妇女筒裙颜色中灰白色明显,故被当地汉族称为“白崩龙”。

  • 背陇瑶

    见“努努”(1262页)。

  • 笳管

    即“觱篥”(2547页)。

  • 太平寺碑

    清代碑刻。见“太平寺锡伯碑”(273页)。

  • 乙失活

    契丹早期部落名。一作失活。唐时内附,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(696),唐置信州,隶营州都督,处契丹乙失活部。及李尽忠率众叛唐据营州后,于翌年迁于青州安置。未几,还,隶幽州都督府,寄治范阳县。

  • 阔出

    ?—1236蒙古国皇子。又译曲出、斡赤、阔除。孛儿只斤氏。太宗第三子。曾被定为汗位继承人。太宗七年(1235),蒙古军三道攻宋,率军取中道,拔枣阳,徇襄、邓,入郢,掳人口、牲畜数万而还。次年冬卒于军。

  • 灵桂

    ?—1885清朝宗室、大臣。满洲正蓝旗人。道光十八年(1838),中二甲一名进士,累官大学士。二十七年(1847),以凤凰城(今辽宁凤城县)边栅与旧制图栅里数不符,同盛京将军奕湘往勘定界。三十年,办理

  • 阿卡

    ①水族地方治安联防组织。始建于光绪二十年(1894)。时贵州三都县九阡及榕江县水尾等地水族29村寨,为保障地方安全,由寨老们协商建此组织以实行联防。制定“议公白告”之12条规定,刻石立碑以为凭证。碑中

  • 涿涂山

   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。又作涿邪山。位于今蒙古国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一带。为军事要冲,汉与匈奴屡战于此。西汉武帝天汉二年(公元前99年),汉遣因杆将军公孙敖、强弩都尉路博德会于该地,击匈奴,无获而还。东汉明帝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