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护法明公德运碑赞摩崖

护法明公德运碑赞摩崖

宋代云南大理国碑刻。全称《大理国护法明公德运碑赞》,亦称《威楚德运碑赞摩崖》、《高量成碑》、《德运碑》等。在今云南楚雄市区西20余公里薇溪山石崖上。碑文作者姓名剥蚀无考,自称是“大宋国建武军进士”奉命记。据《楚雄县志》载,该碑“上镌《戊寅护法明公德运碑赞》”,则此碑刻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(戊寅,即大理国王段正兴即位之十二年,1158)。碑高约2米,宽1.5米,上刻螭纹。内容赞颂大理国(后理国)相※高量成之德政。高氏为历大理国权臣,其曾祖父高升泰曾取大理国而代之,称“大中国”,至其祖父高泰明,归政于段氏,仍任相国、演习等要职,掌军政大权。高量成为相9年,被封为“中国公”。碑文赞其讨平滇东三十七部,“扫除烽燧,开拓乾坤”,“公以礼义为衣服,以忠信为甲胄,以智勇为心肝,远来之者割地而封之,不归化者兴兵而讨之,自是天下大化”。足见其权势之大。碑文还对高量成致仕退居威楚(今楚雄)后的事迹作了颂扬:“四夷八蛮,累会于此”,“虽夷狄之深仇,部曲之死恨,到此归方寸,恶竟冰释。袖刃怀刀,一时捐弃”。可见其仍在威楚操政柄,使“八纮四海,闻命于此”。大理国王再封之为“护法公”。史载高量成事仅寥寥数语,而碑文丰富详切,可补史阙,为研究大理国及高氏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祭熊

    图腾崇拜遗俗。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人地区。来源于对熊的敬畏。其俗:凡猎到熊后,要假装哭泣将它抬回来,快到※“乌力楞”(家族公社)时,猎手们模仿乌鸦发出“嘎嘎”叫声,人们闻声,知

  • 杨吉福

    渤海王国官员。文王大钦茂时官押靺鞨使。唐贞元八年(792)闰十二月,奉命率35人赴唐朝贡。

  • 金尔珍

    1840—1919清末书画家。字吉石、少芝,号苏盒,别署梅花草堂。浙江嘉兴人,后迁居上海。回族。世业玉雕。幼习家学,爱好书法、绘画及金石之学。后与著名画师吴昌硕、任伯年等结拜,人称“少芝四弟”。曾参加

  • 哈迪尔

    ?—183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。一译哈第尔。乌什人。清郡王衔贝勒※霍集斯第四子。乾隆四十六年(1781),受命袭父爵,赐乾清门学习行走。五十四年(1789),任镶红旗蒙古都统。嘉庆四年(1799),

  • 涅剌拏古部

    契丹部族名。原为大、小二黄室韦户,契丹开国前夕,为※耶律阿保机所征服,分置涅刺拏古部与※突吕不室韦部,开国后,成为太祖20部之一。隶北府,置节度使统领,部族军属东北路统军司,戍泰州东。

  • 杜尔伯特部左翼汗旗

   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。又称扎萨克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旗。乾隆十八年(1753),博罗纳哈勒九世孙汗车凌率众3000余户归清,次年,封札萨克和硕亲王。建旗,为左翼盟长。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(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

  • 雷定

    东汉末年氐帅。居武都郡下辨(今甘肃成县西)。建安二十二年(217),刘备遣张飞、马超等从沮中趋下辨,定等7部万余落起兵响应。后其部分属众被曹操迁往京兆及扶风、天水等郡。

  • 牢姐羌

    ※西羌的一支。又作牢羌。原居湟中。西汉元鼎五年(前112),与封养种羌解仇结盟,参加先零羌发动的起义,与匈奴通,合兵10余万,攻汉屯田区令居(今甘肃永登东南)、安故(今甘肃临洮东南),围�

  • 户族

    参见“的尔勤”(1463页)。

  • 广东理瑶同知

    清在粤北瑶族地区所设理瑶官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,两广总督石琳镇压粤北八排瑶民起义后,为了加强对瑶民的统治,在连州瑶排附近之三江口筑城置,专理连州、连山、连阳三州县瑶人事务,并兼管督缉“盗贼”。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