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新兵营

新兵营

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入疆部队。1937年45月间,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四五百名指战员挺进甘新交界处的星星峡,被当时伪装进步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安顿于迪化(今乌鲁木奇)市郊,整编为一个总队,对外改称“新兵营”。先后由陈云、邓发等同志领导。他们根据中央指示,刻苦学习文化、政治和军事科学技术,对盛世才既团结又斗争,给新疆各族人民留下深刻印象,后来成为我军机械化部队的骨干。1940年1月离新返回延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诺雷

    部落名。又作诺罗部、努牙喇部、耨野勒部、禄耶勒部、努业勒部、努雅勒部、卢业勒部、卢日热部、闹雷部、努烈部、鄂伦部,皆诺雷之转音。满语,“流荡不定”意。其地河水弯曲,河床较浅,水涨时,经常改道,故名。地

  • 锁柱

    清朝武官。蒙古镶黄旗人。查礼特氏。世居乌喇特地方。康熙十五年(1676),以署骁骑校从征耿精忠,至江西,随定南将军希尔根破敌总督姜德滨于弋阳县,又败敌总兵柯腾。十二月,随安南将军觉罗舒恕等领兵至南康县

  • 马合木·喀什噶里

    见“突厥语词典”(1760页)。

  • 黑水河桥敕碑

    西夏碑刻。西夏仁宗乾祐七年(1176)建于甘州(今甘肃张掖市)城西10里黑水河桥。碑高1.15米,宽0.70米。碑文两面,阳面汉文,楷书13行,行30字;阴面藏文,楷书21列。碑文记述仁宗李仁孝为黑水

  • 卜六阿歹

    明代瓦剌贵族首领。亦作阿歹·卜六。养罕王(一说又称小列秃王)之子。有的汉文史籍也称其为小列秃王。出身于绰罗斯家族。驻牧哈密北把思阔(巴里坤)之地。弘治八年(1495)七月,父死后,袭太师位。十一月,遣

  • 浩都格沁

    昭乌达盟地区民间流行的一种滑稽戏。清朝中叶产生的一种雏形的民间闹剧。可能是从寺庙的“跳鬼”演变发展而来。盛行于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。每当年节、喜庆日,为祈求丰年,表示祝福,常由民间艺人带头,头带面具,身

  • 乌拉齐

    蒙古语音译。意为“站丁”。清代对在蒙古地区驿站服役者的称谓。依清理藩院指令,各盟旗分派阿拉特(意为“平民”)牧户承担某一驿站劳役。不仅无偿承担驿站劳役,还要供给往来官员的食宿。

  • 哈柯文化促进会

    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文化组织。全称为“哈萨克族、柯尔克孜族文化促进会”。1935年成立。会长伊斯哈克拜克,(柯尔克孜族),成员多来自哈、柯两族。初成员多为部落和宗教上层,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活动加强,

  • 迦举派

    见“噶举派”(2500页)。

  • 甲布洛差

    西藏波密地方差税名。藏语音译,意为“向王交纳的年差”。此“差”,实为“税”,为实物税。其中之“王”系指当时波密王噶朗杰布(居噶朗央宗)。1927—1931年,在藏波战争中,西藏地方政府攻败波密王,年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