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祭山仪

祭山仪

契丹族祭祀仪式。为该族之大礼。相传于开国前遥辇氏胡剌可汗时制定。契丹“古昔相传: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(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)而下,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,浮潢河(今西喇木伦河)而下,遇于木叶之山,顾合流之水,与为夫妇,此其始祖也。是生八子,各属分地,号八部落。”(《契丹国志》契丹国初兴本末)后于木叶山立祖庙,塑始祖与8子像,每年春秋与大战发兵前,帝后往祭。此仪甚隆。设天神、地祗位于木叶山,东向;中立君树,前植群树,以像朝班;又偶植二树,以为神门。牲用赭白马、玄牛、赤白羊,皆牡。杀牲,体割,悬之君树。太巫以酒酹牲。皇帝、皇后盛装御鞍马。群臣在南,命妇在北,依各部旗帜之色以从。帝后至君树前下马,升南坛御榻坐。群臣、命妇分班,以次就位;合班,拜讫,复位。帝后诣天神、地祗位,致奠,阖门使读祝辞。北府宰相及惕隐以次奠于君树。然后皇帝率孟父、仲父、季父3族,绕神门树3匝,余族继绕7匝。帝后升坛,诣祭东所,巫三致辞,每致辞,帝后及在位者一拜。帝后各举酒二爵,肉二器,再奠。命中丞奉茶果、饼饵各二器,奠于天神、地祇位。执事郎君20人持福酒、胙肉,诣帝后前。太巫奠酹讫,在位者以次饮福酒、受胙肉。后拜退,凡国有大事,相机祭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世宗

    见“完颜雍”(1147页)。

  • 海孜那奇

    清末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。又作在则奇。新疆和田人。和田阿奇木伯克之子。曾任拜城阿奇木伯克。同治三年(1864)六月库车起义爆发后,秘密逃回和田,利用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统治的不满,发动“圣战”,推举宗

  • 哈拉墩

    见“皮朗古城”(671页)。

  • 善庆寺

    内蒙古巴林左旗寺庙。清康熙二十年(1681)建于林东镇北山。蒙古语称赛音白斯古郎吐庙。乾隆二十年(1755),西藏达赖喇嘛派坎布道布丹却吉扎拉僧至此,为第一任活佛。民国十九年(1930),因军阀崔兴武

  • 王镕

    874—921唐末五代藩镇节度使。回鹘人。远祖没诺干于唐至德(756—758)中,被镶州节度使王武俊收为养子,号“王五哥”,其后子孙遂以王为氏。自四世祖王廷凑始,世为成德节度使(德州节度使)。太尉、中

  • 都指挥使

    官名。统军将领的称谓。名称始于五代,宋元因之。明沿其称。洪武八年(1375),改都卫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,简称都司,设都指挥使1人(正二品),为省一级地方最高军事长官,综理司事,掌印信,统辖下属诸卫所

  • 屯民

    清代川西北藏、羌族地区改土归流后所设土屯的属民。乾隆十七年(1752),以杂谷宣慰司(治所在今四川理县,即杂谷脑)苍旺不法,在其地行改土归流,于南部建立土屯制度,设杂谷、乾堡、上孟董、下孟董、九子寨5

  • 却藏寺

    藏传佛教寺院。在青海互助县。清顺治六年(1649),第一世却藏活佛南杰班觉建。雍正元年(1723)毁于罗卜藏丹津之乱,后重建。乾隆三十年(1765),清朝赐“广教寺”(亦云广济寺)匾额,许建九龙壁一座

  • 赤寔得本斡鲁朵

    见“敦睦宫”(2269页)。

  • 沸水化腊

   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神判方法之一。于村外一洁净处立三石灶,上置一口大铜锅,盛满清水。由男童将水烧沸后,巫师把一端粘有蜂腊的木棍伸入水中搅动,若蜂腊融化,判定原告有理,被告无理,反之判被告理直、原告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