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

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。一般指年60岁以上者为“”。汉孝景帝二年(前155)令男子年20始服役;晋武帝平吴后定男子年16以上至60为正丁,年12以下,66以上为“老小不事”;北齐清河三年(564)定男子年66以上为“”。隋文帝颁新令,定男女60以上为“”。唐武德七年(624)定令,男女始生为“”四岁为“”、16为“”、21为“”,60为“”。宋乾德元年(963)令男子20为“”,60为“”。后历金、元、明、清,皆大体按“”、 “” “”、“”定年龄等级,只是各等级的年龄稍有差异。金制:男女2岁以下为黄,15以下为小,16为中,17为丁,60为老。并立丁口簿,年60以上者,在簿上除名,免课役; 16岁以上者,列入簿册,负担课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取鸾书

    旧时布依族、壮族定婚习俗。又称“背八字”。流行于贵州布依族、广西壮族民间。各地做法不一。镇宁扁担山一带布依族,在订婚后举行。是日,男方携带蜡烛1对,鞭炮1串,席菜8碗,猪腿1支,猪肉1块,公、母鸡各1

  • 旧时西藏门巴族和藏族部分地区所置※宗以下的一级行政区划。其范围略似内地的“区”或“乡”。由旧西藏地方政府设置,并设※措本或※根保管理全措事务。见“三十二措(定)”(50页)。

  • 窟舍真

    即“库合真”(1109页)。

  • 阿里罕

    即“完颜宗尹”(1155页)。

  • 木答忽

    见“杨木答兀”(979页)。

  • 外佐领

    指清代旗分佐领。雍正元年(1723),世宗胤禛以努尔哈赤、皇太极已将“旗分佐领”分与诸王,认为此等佐领原非“包衣佐领”可比,诸王等不可因一己之私而恣意虐使。包衣佐领,即※内佐领,皆服役于皇室、王公府;

  • 沙马宣抚司

   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。其先人为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土著。所部宋代称“沙马部”,或作“沙麻部”、“沙骂部”。元、明以来,迭为雄长,清初首领绝嗣,由贵州水西彝族安邦彦后裔入赘继承,又称沙马安家。康熙四

  • 十善法

    旧时西藏地方法律之一。亦称“佛门十善”。源于吐蕃时期,后逐渐成为西藏社会一般道德规范和某些法典之蓝本。其内容:不杀生造罪;不偷盗财物;不与他人邪淫;不谎言妄语;不挑拨离间;不恶言咒骂;不散布流言;不仇

  • 温鹤汀

    辛亥革命志士。字仁寿。四川巴县(今属重庆市)人。回族。清末秀才。热心伊斯兰教事务,曾被推为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。精医术,以医为业。辛亥革命前,参加同盟会。1911年武昌首义后,重庆同盟会起而响应,11月

  • 赵琴仙

    1906—1928白族著名女革命烈士。原籍云南大理,生长于昆明。毕业于省立女子师范,在女中附小任音乐教员,倾向革命,在学生中组织少年读书会(云南少年先锋队前身),参与组织“妇女励进社”。经吴澄介绍,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