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大银钞
元朝纸币之一种。简称至大钞。武宗至大二年(1309),以中统、至元钞通行年久,物重钞轻,改印造至大钞,以银计值。钞面自2两至2厘共13等。与至元钞并行流通,每1两准至元钞5贯、白银1两、赤金1钱。次年,印造1450368锭。四年,仁宗即位,以中统、至元钞通行全国,公私蒙利,而至大钞之比值倍数太多,轻重失宜,罢之,改换焚毁,复行中统、至元钞。
元朝纸币之一种。简称至大钞。武宗至大二年(1309),以中统、至元钞通行年久,物重钞轻,改印造至大钞,以银计值。钞面自2两至2厘共13等。与至元钞并行流通,每1两准至元钞5贯、白银1两、赤金1钱。次年,印造1450368锭。四年,仁宗即位,以中统、至元钞通行全国,公私蒙利,而至大钞之比值倍数太多,轻重失宜,罢之,改换焚毁,复行中统、至元钞。
?—1023宋代甘州回鹘河汗。一作夜落隔归花、伊噜格勒圭呼。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),父※夜落纥(隔)卒,被九宰相诸部落奉为可汗,主领国事。天禧元年(1017),被宋朝册封为怀宁顺化可汗,受赐袭衣、
清道光年间,湖南江华一带瑶民不堪忍受官府和奸商的压迫和剥削,以赵金龙、赵福才等人为首,于十一年(1831)冬,在江华河口发动瑶民武装起义,攻占江华锦田司官署,杀死当地贪官20余人,先后在洪江冲和池塘圩
景颇族载瓦支语音译。解放前云南景颇族村寨残留的一种原始互助方式。详见“戛缩”(2035页)。
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屯田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,阿克苏办事大臣阿桂奉命率兵至伊犁驻扎屯田时,又从阿克苏、乌什、赛里木、拜城、库车、沙雅尔等地迁移维吾尔族农民300户,安置在伊犁河南海努克(今察布查
见“舒尔哈齐”(2262页)。
即“玛纳斯”(952页)。
古县、镇、郡名。原为罕羌侯邑。西汉置县,属金城郡(治今甘肃永靖县西北湟水南岸)。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南。西晋废。十六国前凉张氏复置。前秦建元十六年(380),苻坚分诸氐于宗亲,各领之散居方镇,命毛兴为
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5世纪使用于印度西北部、巴基斯坦、阿富汗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以及我国新疆的古于阗(今和田一带)和鄯善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字。18世纪首先发现于印度河流域。“佉卢”二字
藏语音译,意为“驿站”或“短站运输差”。为※“宗解”(长站运输差)的对称。又作萨璀。(1)旧时,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。(2)原西藏地方政府外差中,从一驿站送往另一驿站的短站运
①清朝将领。蒙古族。土默特部人。归化土默特左翼都统※古禄格第五子。初任佐领。康熙二十五年(1686),袭都统,掌土默特左翼,驻守归化城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)。二十七年(1668),选兵与副都统阿迪侦御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