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三彩
契丹王朝时期生产的一种三彩釉瓷器。据考古发现,辽穆宗应历年(951—969)以前已有黄、绿单色釉器皿,说明不晚于此时。它直接继承唐三彩传统,然又具特色,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一定地位。其胎质粗硬,釉分黄、绿、白三色,黄、绿色尚有深浅之分。多数沾半釉,少数除底足外全施釉。施釉前先在胎上挂***作衬。常运用印花和塑贴手法,尤以后者特点鲜明,先塑出花纹,再贴压在器物上,然后上釉。器型种类繁多,有盘、碗、碟、壶、瓶、罐等,其中海棠长盘、花口圆盘等为契丹民族所特有的典型器物。
契丹王朝时期生产的一种三彩釉瓷器。据考古发现,辽穆宗应历年(951—969)以前已有黄、绿单色釉器皿,说明不晚于此时。它直接继承唐三彩传统,然又具特色,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一定地位。其胎质粗硬,釉分黄、绿、白三色,黄、绿色尚有深浅之分。多数沾半釉,少数除底足外全施釉。施釉前先在胎上挂***作衬。常运用印花和塑贴手法,尤以后者特点鲜明,先塑出花纹,再贴压在器物上,然后上釉。器型种类繁多,有盘、碗、碟、壶、瓶、罐等,其中海棠长盘、花口圆盘等为契丹民族所特有的典型器物。
见“于阗”(58页)。
旧时云南车里宣慰使司署内四个主要官员的统称。包括召领片之下的最高行政首领议事庭长“召景哈”;掌管行政、财政、税收的“怀朗曼凹”;掌管司法、户籍的“怀朗曼轰”;掌管粮米事务的“怀朗庄往”。在宣慰使司署中
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部领主。亦称大委正、庄秃等。孛儿只斤氏。※达延汗远孙,※打来孙之子。早年随父徙幕东方,进入大兴安岭以东地区,残破泰宁、福余诸卫。部众3万余。万历七年(1579),随兄图们汗发难于辽左
辽中期文学家。又名耶律行平。字沃衍,小字札剌,又记作只剌里。契丹族。皇族仲父房之后。史载其博学,工词章。著有《治国诗》、《西亭集》等,今不传。年40未仕。圣宗闻其才,诏补宿卫,数问古今治乱,纵谈无隐。
?—1641清太宗皇太极之妃。蒙古族。博尔济吉特氏。※孝庄文皇后之姊。崇德元年(1636),封关睢宫宸妃。有宠于太宗,生子,特大赦,子2岁夭亡,未命名。六年(1641)九月,太宗方伐明,闻妃病而还,未
碑名。或称《唐幽州卢龙节度押奚契丹两蕃副使张建章墓志铭》。1956年出土于北京德胜门外冰窖口东。碑有志石与盖石两部分,盖石长100厘米,宽112厘米,中间边栏内篆刻“唐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张府君墓志”;
1722—1797清代学者。江苏嘉定(今上海市)人。字凤喈,号礼堂,又号西庄。乾隆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),解官居苏州,不复出仕。早年研治经义,长于小学,通
参见“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”(356页)。
①军制。唐肃宗乾元元年(758),唐在鲜卑拓跋部故都盛乐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)设振武军节度使,军政合一,镇守该地并防御※突厥、※回纥等游牧民族。唐亡,其管辖区相继被西突厥沙陀部、契丹族占据。
?—1865清代新疆伊犁维吾尔族起义首领。一译阿布都鲁苏勒。维吾尔族。伊犁人。原任宁远城(今伊宁市)阿奇木伯克。同治三年(1864),在伊犁掌教阿訇那赛尔丁鼓动下,领导当地维吾尔族、回族起义,任“艾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