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鼻饮

鼻饮

壮族先民骆越、乌浒、僚人的饮水方式。流传于今两广云贵等地。最早见于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骆越之人,父子同川而浴,相习以鼻饮”。其后,《太平寰宇记》“贵州风俗”条引《异物志》称:“乌浒,南蛮之别名也。巢居、鼻饮,射翠取毛,割蚌求珠为业。”《桂海虞衡志》载:“南人习鼻饮,有陶器如杯碗,旁置一小管如瓶嘴,以鼻就管,吸酒浆,暑月以饮水。”《岭外代答》亦云:“邕州溪洞及钦州屯落,俗多鼻饮。鼻饮之法,以瓢盛少水,置盐及姜汁数滴于水中,瓢则有窍,施小管如瓶嘴,插诸鼻中,导水升脑,循脑而下入喉。”明清时已无详载,盖此法早已失传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鄂伦春语音译,意为落雪的季节,即冬天。鄂伦春族旧无历法,在长期的狩猎和生活实践中,根据物候变化总结出一套计算一年四季变化的知识。虽与我国通行农历不完全相合,但适合其狩猎活动需要。下雪后,是“打皮子期”

  • 阿夹巴

    拉祜语音译。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拉祜族农民对自给自足阶层的称谓。占有一定数量的水田和旱地,有较为齐备的生产工具和牛,但不雇长、短工,也不放高利贷,自食其力,一般不愁食穿,相当于汉族地区的中农阶

  • 兀鲁思不花

    元朝宗室。蒙古孛儿只斤氏。河平王※昔里吉之子。世祖至元十三年(1276),随父举兵反元。昔里吉被撒里蛮执送朝廷后,随诸王玉木忽儿转投海都(一说投术赤后王火你赤)。成宗元贞二年(1296),与玉木忽儿归

  • 莜面

    呼和浩特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之一。即谚语所称“绥远三件宝”中之一“宝”。以麦面即燕麦面为原料,制做有三熟之说,即麦子要炒熟,和面时要用滚开水烫熟,成形后要蒸熟。主要有搓鱼鱼、摊窝窝、压饸饹、吃团儿、

  • 乙旃幡能健

    见“叔孙建”(1380页)。

  • 六通订误

    书名。清席裕福撰。6卷。六通,指《续通典》,《续通志》、《续文献通考》、《清通典》、《清通志》、《清文献通考》。作者取浙江文澜阁所藏乾隆抄本及吴门程氏家藏精抄本,互相比勘,其异同,对此

  • 拉库起义

    1913—1916年四川凉山彝族人民的反奴隶主斗争。因起义的高潮在1914年,为彝历的虎年,彝语称“拉库”,故名。由于冕宁、越西等县广大彝族人民和奴隶不堪黑彝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,加之黑彝奴隶主倮伍

  • 塔尔寺印经院

    专门刻印藏文经典的机构。清道光七年(1827),塔尔寺第五世赛多·益喜土丹嘉措活佛集资组建。初购置木板刻经,聘然坚巴·欧旺拉珠、欧旺尼玛、却西经师欧旺嘉洋旺杰、阿嘉经师罗桑端珠等人分任初校、二校、复校

  • 天晴县

    渤海王国置。为南京南海府睛州辖县之一(一说为州附郭县)。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西北旧津里;旧有依《辽史》误指在辽宁海城县境。辽灭渤海后,其民与睛州所属大多被辽迁至今辽宁海城县附近,置嫔州(治

  • 车臣默尔根哈屯

    ?—1756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达什达瓦妻。达什达瓦死后,代辖众。清乾隆二十年(1755),清军征伊犁,率部众迎降。秋,阿睦尔撒纳举兵反清,因不堪凌虐,率众6千余人迁驻巴里坤,获车臣默尔根哈屯号,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