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永贞革新

永贞革新

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、王伾等人进行的革新运动。唐代后期,贪官污吏横行,宦官专权,藩镇割据,唐王朝统治岌岌可危。为了拯救唐政府的危机,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,统治集团内的一些人相继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。永贞元年(公元805年),德宗死,太子李涌即位,是为顺宗。顺宗做太子二十余年,关心时政,有志改革,他即位时虽已得中风病,口不能言,但还是立即重用王叔文、王伾以及柳宗元、刘禹锡、韦执谊、韩泰、韩晔、陈谏、凌准、程异等人。提升王叔文、王伾为翰林学生,王叔文兼盐铁副使,以韦执谊为宰相,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,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,进行改革。首先罢掉贪官京兆尹李实,市里为之欢呼。接着罢去贞元末年以来为害最烈的宫市和五坊小儿(在雕、鹘、鹞、鹰、狗五坊供役之人),罢诸色榷税及盐铁使每月的“羡余”。免除李锜的盐铁转运使兼职,以杜佑任之,王叔文为副。坚决拒绝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请领三川的无理要求,打击了藩镇的嚣张气焰。王叔文、王伾等人在打击贪官污吏,革除时弊,选拔人才,制裁藩镇,限制宦官方面,采取了不少措施,因而和宦官、藩镇以及贪官的利益发生矛盾,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。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阴谋废顺宗,立太子。剑南西川、荆南、河东诸节度使亦上表提出,顺宗久病,应以太子监国,以配合宦官。俱文珍先以皇帝名义削去王叔文翰林学士之职,使其不能进商国事。后王叔文因母丧去位,改革派势力大减。七月,顺宗被迫让太子代理国政,王伾称病去职。八月,顺宗退位,称太上皇,太子李纯即位,是为宪宗。接着贬王伾为开州(今四川开县)司马,王叔文为渝州(今四川重庆)司户。王伾不久病死于贬地开州,王叔文次年赐死。九月,贬韩泰为抚州(今江西临川)刺史,韩晔为池州(今安徽贵池)刺史,柳宗元为邵州(今湖南邵阳)刺史,刘禹锡为连州(今广东连县)刺史。后认为贬官过轻,又贬韩泰为虔州(今江西赣州)司马,韩晔为饶州(今江西波阳)司马,柳宗元为永州(今湖南零陵)司马,刘禹锡为郎州(今湖南常德)司马,陈谏为台州(今浙江临海)司马,凌准为连州司马,程异为郴州(今湖南郴州)司马,韦执谊为崖州(今广东海南岛)司马,号为八司马。永贞改革维持了不足五个月便失败了。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永贞改革,或二王八司马改革,或二王柳刘改革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蒙古字学

    元代进行蒙古字教育的学校。忽必烈即位后,以八思巴为国师,创制蒙古新字,于至元六年(公元1269年)颁行。同年七月,置诸路蒙古字学。十二月,中书省颁行学制,命诸路、府官僚子弟入学,规定上路、下路为二人,

  • 蒙古翰林院

    元代中央官署名。负责以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译写其他民族文字,兼掌颁降玺书。秩从二品(后曾升正二品、从一品)。至元六年(公元1269年),忽必烈诏令颁行蒙古新字,并规定以该种文字译写一切文字。至元八年,立

  • 都督

    官名。汉末以来,历代多置,性质不一。辛亥革命时期,各省独立,一般设置都督统率民军,并兼管民政,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。1913年1月8日袁世凯公布《现行都督府组织令》,原则上实行军民分治,民政特设民政长,

  • 优待清室条件

    辛亥革命时期南北议和代表讨论对清帝退位后的“处置”问题,制定出《关于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》八款,主要内容是:清帝逊位后其尊号永存不废,民国待以外国君主之礼;皇室岁费每年四百万元由民国拨给;清帝暂居

  • 阳武口大捷

    南宋初年杨么起义军取得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。钟相牺牲后,杨么(太)领导起义军在龙阳(今湖南汉寿)等地筑寨坚持斗争,不断打击宋军。绍兴三年(公元1133年)十月,在鼎口(沅江入洞庭湖处)大败精锐宋军王&#

  • 凤翔府战役

    蒙古灭金重要战役之一。元光元年(公元1222年)冬,木华黎亲率蒙古骑兵直趋京兆(今陕西西安),进攻不利,遂麾师围攻凤翔府(今陕西凤翔)。金守将马庆祥、郭仲元、胥谦等率军力战不屈。马、胥战死,郭仲元以赤

  • 宋夏榷场互市

    宋夏官方主持的互市场所与交易行为。宋真宗咸平五年(公元1002年),李继迁在灵、夏二州蕃族屯聚的赤沙川(今宁夏盐池西北)、橐驼口(今陕西神木西北),分别置“会”(定期市场)与宋朝边疆“熟户”贸易。景德

  • 天地会

    又称三合会、三点会,清代民间秘密组织。其成员主要是农民、手工业工人和城市平民等劳苦大众,也有汉族地主阶级反满派。汉族地主阶级反满派参加这个团体的目的,是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,图谋私利,他们强调“反满”,

  • 冉魏

    十六国之一。汉人冉闵建立。永宁元年(公元350年),石虎养孙汉人冉闵灭后赵,自立为帝,国号魏,改元永兴,仍都于邺(今河北临漳西南),史称冉魏。永兴三年,前燕慕容恪率兵南下,略至冀州(今河北高邑西南),

  • 胡蓝之狱

    明代的两次党狱,即胡惟庸之狱与蓝玉之狱。参见“胡惟庸之狱”、“蓝玉之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