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两浙兵制

两浙兵制

四卷。明侯继国撰。继国,号龙泉,金山卫(今属上海)人。世袭指挥使,事迹不详。此书第一卷首列全浙海图,并附以解说及沿革、兵制。又析浙省十府各为图说,详列兵制、烽堠、倭犯等目。杭州、嘉兴、湖州三府为一图;宁波、绍兴二府为一图;台州、金华、严州(治建德,今属杭州)三府为一图;温州、处州(今浙江丽水)二府为一图。第二卷载造战船,福船、鸟船、沙船、唬船、火器、军器及营操、甲操、哨探、伍操等图。第三卷载倭警始末。第四卷为日本风土记。案此卷有录无书,《四库提要》疑“装缉者偶失之”。此书所载一时海防、军政制度,最为详悉,可补史之阙略。书中所载日本侵朝,明廷遣李如松援朝始末,尤为珍贵,为他书所不及。据《历代兵书目录》著录,八千卷楼藏日本抄本《两浙兵制》三卷本。丁氏八千卷楼藏书今归南京图书馆,不知此本尚存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镜集

    一卷。元元淮撰。淮字国泉,号水镜。生卒年不详。临川(今属江西)人。至元初以军功显于闽。累官至溧阳路总管。此集一名金囦集。囦古渊字,与仇远《金渊集》同名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为“存目”。有明正统九年(1444

  • 诗经通解

    三十卷。清林义光撰。林义光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是书卷首有作者自序、《略例》,并有《诗音韵通说》。每篇之下有篇义、别义、异文。篇义论该篇诗之主旨,别义则列举相关的参考资料,而异文则列举与经文相参酌之校刊

  • 日讲易经解义

    十八卷。清牛钮等奉敕撰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3)制序刊行。康熙于《易》喜朱熹之学,于是以朱熹《周易本义》为主体,参择诸家之说足以阐发《本义》者撰为此书,以为经筵讲读之用。其大旨在即阴阳往来刚柔进退,明

  • 宗藩训典

    十二卷。明冯柯(生卒年不详)撰。冯柯,字贞白,慈溪(今浙江省慈溪县)人。以荐举侍襄靖王书堂,此书即奉襄王命所作。取史书中诸藩封行事可为劝戒者,摘录其略,并各系以评论。上起秦、汉,下迄金、元,共得宗属七

  • 聚学轩丛书

    五集,六十种,二百五十一卷。清刘世珩编。刘世珩字聚卿,贵池(今安徽省贵池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喜流传古籍,刊刻丛书。曾刻有《聚学轩丛书》八种、《继盦丛刻》九种、《两间书屋丛钞》十五种,《玉海堂景宋丛书》

  • 物原

    一卷。明罗颀(生卒年不详)撰。罗颀字仪甫,浙江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本书为更订宋高承《事物纪原》而作。全书共分十八门,共二百三十九条。《事物纪原》尚著明出典,而本书混众说而为一,舛误之处很多。如谓乌孙

  • 说文经字附考

    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是书为增补陈寿祺《说文经字考》而作。在钱大昕《说文答问》与陈氏之书的基础上复加搜辑,得九十九字。其中“”即“葵邱”之“葵”,已见于钱氏《答问》,实为九十八字。是编

  • 天道溯源

    三卷。美国人丁韪良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全书三卷,上卷言上帝惟一,上观天象,下考地理,近验人身,远察物性,皆足以证。中卷言上帝垂教,以预言神迹教化等事为证。附录有徐光启奏疏及景教碑文。下卷历举新、旧约诸大

  • 萃古名言

    四卷。明赵民献(生卒年不详)编。赵民献为云南人,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刻于崇祯初年,康熙中交河王琯官迤西道时从赵民献的子孙手里得到这本书,但已残缺失次,王琯便增损其文,后于任湖广学政时令胡之太刊之。王琯

  • 算经

    一卷。佚名撰。敦煌卷子本,原藏敦煌千佛洞,现在巴黎国立图书馆,编目为敦煌《将来目录》第3349号。该卷算经于1899年5月25日为在洞道士王园箓(?一1931)因洞壁破坏从中发见。1907-1908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