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伤寒论

伤寒论

十卷。东汉张机(150-219?)撰,西晋王叔和(见《脉经》)编次。张机,字仲景,南阳郡涅阳(今属河南省南阳市)人。张机自幼喜医学,慕扁鹊之术,曾师从同郡名医张伯祖。精研《素问》、《难经》诸书,擅以前人经验方剂济世救人,声名素著。以毕生所学,并“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”,撰成《伤寒杂病论》十卷,被后世尊为“医圣”。《伤寒杂病论》原书已佚。《伤寒论》即由王叔和取自《伤寒杂病论》,重行编次而成。该书提出了“六经”(三阳:太阳、阳明、少阳;三阴:太阴、少阴、厥阴)、“八纲”(阴、阳、表、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)理论,并归纳了“四诊”(望、闻、问、切)之法。由脉象而确定疾病部位、性质及病情程度等,而据此辨证论治。该书实为理、法、方、药兼备的医学名著。全书贯串注重扶阳祛邪,护脾顾胃,养津滋阴思想,理论精深,法度严谨,辨证灵活,用药精专,深为后世医家推崇。该书发展了传统热病学说,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,影响极为深远。注家数百,波及中外,建立了一门伤寒学。该书有明万历二十七年(1599)海虞赵开美据宋本翻刻本,195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铅印本。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校注本,1983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重印。另有千顷堂书局1947年出版《康平伤寒论》,湖南科技出版社1988年出版《古本康平伤寒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苏学士集

    十六卷。宋苏舜钦(1008-1048)撰。苏舜钦北宋诗人。字子美,梓州铜山(今四川中江)人,生于开封。景祐中进士。曾任大理评事,累迁集贤校理,监进奏院。因参加范仲淹政治革新集团,因事除名,流寓苏州,买

  • 韩非子

    见《韩子》。

  • 午风堂诗集

    六卷。清邹炳泰(1741-1820)撰。炳泰字仲文,号晓屏,江苏无锡人。乾隆进士,累官吏部尚书,加太子少保,协办大学士,遇事持正,人不敢于以私。嘉庆间兼顺天府尹。林清变起,未能先事觉察,降中允。至仕归

  • 程文恭遗稿

    三十二卷。明程文德(1497-1559)撰。程文德生平详见《松溪集》条。是集为程文德诗文全集。凡三十二卷。其中,前二十一卷为文,后十一卷为诗。所载较《松溪集》更为完备。盖为后人拾掇遗稿编成。其诗平衍非

  • 阿育王息怀目因缘经

    一卷。符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。昙摩难提,梁慧皎《高僧传》称法喜,兜佉罗人。“少而观方,遍历诸国”。符秦建元中来到长安,译出一二阿含经等一百零六卷。《阿育王息怀目因缘经》是昙摩难提奉姚旻之请,于建初六年

  • 归愚词

    一卷。宋葛立芳(?-1164)撰。葛立芳字常之,丹阳(今属江苏)人,徙吴兴(今浙江湖州)。宋高宗绍兴八年(1138)进士。官至吏部侍郎。宋人之中,父子以填词名家者为晏殊、晏几道,其后即葛立方与其父葛胜

  • 南华经副墨

    八卷。明陆西星撰。陆西星,字长庚,号方壶外史,其人生平事迹均不详。所作《南华经副墨》,当成于焦竑以前,所以焦竑作《庄子翼》引陆西星之说颇多。此书卷首有陆西星从子律序,作于万历六年戊寅(1578)。可知

  • 宏艺录

    三十二卷。明邵经邦(?-1558)撰。邵经邦,字仲德,仁和(今浙江杭县)人。正德十六年(1521)进士。官至刑部员外郎。以论劾张孚敬下狱谪戍。经邦以讲学自任,尝采古今论学语,编为《宏道录》。又删掇诸史

  • 品茶要录

    一卷。宋黄儒撰。黄儒,字道辅,建安(今福建建瓯县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品茶要录》。是书皆论建茶,分为十篇,一采造过时,二白合盗叶,三入杂,四蒸不熟,五过熟,六焦釜,七压黄,八清膏,九伤焙,十

  • 十月之交

    十月之交,朔月辛卯。日有食之,亦孔之丑。彼月而微,此日而微。今此下民,亦孔之哀。日月告凶,不用其行。四国无政,不用其良。彼月而食,则维其常;此日而食,于何不臧。烨烨震电,不宁不令。百川沸腾,山冢萃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