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公孙龙子

公孙龙子

三卷。公孙龙(约前325-前248)撰。公孙龙,战国时期赵人。公元前284年,他曾以游学者的身份到过燕国,劝燕昭王息兵。公元前257年在赵国见过赵惠王、邹衍、孔穿诸人,可见他与邹衍、庄周为同时代人。公孙龙所生活的时代,正值奴隶制崩溃,封建制在各诸侯国已经形成。社会制度的变革,反映在思想界出现了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。公孙龙是其中主要的一家,在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录的“九流”中属名家。自汉代以来,这部书曾在社会上广泛流传。东汉史学家班固修《汉书·艺文志》时记载,“《公孙龙子》十四篇”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在各名家类中无《公孙龙子》,但在道家类中著录有《守白论》一卷,《守白论》即《公孙龙子》。《旧唐书》记载:“《公孙龙子》三卷”。宋时仅有六篇,流传至今。关于《公孙龙子》真伪的问题,历史上有三种意见:第一种认为《公孙龙子》全是伪书。这种见解是清姚际恒在《古今伪书考》中提出的。第二种意见认为,现存《公孙龙子》有部分是伪书,持这种意见者有顾实、刘汝霖和郭沫若等。顾实在《汉书艺文志讲疏》中说:“首篇《迹府》疑非原书。”第三种意见认为《公孙龙子》全系真书。持这种意见的有王琯、栾调甫等人。《公孙龙子》一书中的思想内容,大部分是关于逻辑和认识论问题的讨论,他的思想在某些问题上有其合理的东西,尤其是在“名实”问题上,坚持了唯物论。但就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,则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。公孙龙的学说虽属诡辩,但都是先秦名辩思潮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,在中国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《公孙龙子》问世之后,为其作注释者很多,最早为其作注的人是唐代贾大隐和陈嗣古,但这两部注解已经佚失。现存最早的注本是宋谢命深注的三卷本,也是流传最广的注本。谢注本曾在宋代刻印,明朝时又有梁杰刻本。明万历六年(1578)吉藩崇德书院刻《二十家子书》本,为一卷。明万历中刻《子汇》本,亦一卷。清嘉庆中海虞张氏刻《墨海金壶》本,皆一卷。清道光十三年(1833)王氏棠荫馆刻《二十二子全书》本,亦一卷。民国二十五年(1936)上海中华书局排印、缩印《四部备要》本,亦一卷。此外,为其注释的还有:《公孙龙子注》,三卷,明傅山撰,清刻《霜红龛外编》。《公孙龙子》一卷,明杨慎评注,明天启五年(1625)张氏横秋阁刻《先秦五子书》本。《公孙龙子札迻》,清孙诒让撰,通行《诸子札迻本》。《公孙龙子》三卷,清严可均辑校,民国间中国书店排印。《公孙龙子释》,金受申撰,民国九年(1920)上海商务印书馆《万有文库》本。《公孙龙子评注》,庞朴撰,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以及《四库全书》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研山斋杂记

    四卷。著者姓氏不详。一说孙承泽著,承泽有书斋名研山,然是书多引查慎行《敬业堂诗》,王士祯《居易录》等书,二人均在承泽之后。一说承泽孙辈孙炯著,炯有《研山斋珍玩集览》一书。是书分三部,首论六书,即象形、

  • 经传小记续

    一卷。清刘宝楠撰。刘氏有《经传小记》三卷,此卷乃系后续。凡《诗》一条,《周礼》一条,《仪礼》六条,《礼记》二十条,《尔雅》十六条,《大戴礼》七条,此外则《韩诗外传》、《说苑》、《新序》各数条。纠订讹误

  • 读书斋偶存稿

    四卷。清叶方蔼(1682-?)撰。叶方蔼,字干吉,号訒庵。昆山(今江苏昆山)人。顺治十六年(1659)进士,官翰林院学士,兼礼部侍郎,加礼部尚书衔。卒谥文敏。叶方蔼得官入朝后,就因文章得到顺治皇帝的赏

  • 蠖斋诗话

    二卷,清施闰章(1618-1683)撰。施闰章字尚白,号愚山,宣城(今安徽宣城)人。其生平详见《青原志》辞目。此集属于“偶然札记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》)之作,书中记载有关诗歌的九十二则随笔,往往由事及诗

  • 诗集传附录纂疏

    二十卷。元胡一桂(1247-?)撰。胡一桂字庭芳,号双湖。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景定甲子(1264)领乡荐,试礼部不第,教授乡里以终。著述另有《易本传附录纂疏》、《易学启蒙翼传》、(《四库全书·易类已收

  • 四书注说参证

    七卷。清胡清焣撰。胡清焣字思平,安徽绩溪(今安徽绩溪)人,胡秉虔的祖父。是书首有清焣自序,言其“极尊信朱子,然意有所见,或与朱子不同,不欲锢没,故为参证以质之”。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(1761)。书中有

  • 天香楼帖

    十二卷。清王望霖辑。王望霖字济苍,号石友。此初刻八卷,为明人五卷,清人三卷,嘉庆元年(1796)至九年(1804)刻成。续刻二卷。又梁同书及成邸各一卷,道光十五年(1835)勒成。此帖皆为真迹。有上虞

  • 古史要评

    五卷,明吴崇节撰。崇节字介甫,弋阳(今属江西省弋阳县)人,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举人,官至武冈(今湖南武冈县)知县,著有《狎欧子摘稿》。《古史要评》所载史事上起周灵王,下迄南宋,每事都采用先标题目

  • 墨花香馆诗存

    八卷。清庆康撰。生卒年未详。庆康字健侯。满洲正蓝旗人。咸丰二年(1852)举人。官至直隶候补道。庆康先于咸丰三年(1853)、六年(1856),两试春官不第。同治元年(1862)由都察院京察一等,简授

  • 续掖县志

    四卷。清张彤修,张诩纂。张彤字虎拜,乌程人,乾隆五十一年(1786)举人,由宜良知县历升山东分守登莱青整饬海防兵备道,嘉庆九年(1804)任。任职四年,岁丰民和。张诩,邑人。张彤莅任后,见掖志自前令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