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书千文统要
二卷。清胡正言(约1584-1674)撰。正言字曰从,广东海阳(今潮安)人。仕明,官武英殿中书舍人。是书卷首有序,不著撰人姓名。次录周兴嗣《千文》原文。次列李如真《篆法偏旁正讹歌》,以篆隶相间书之。次分《千文》为上下二卷,以“好爵自縻”以上为上卷,以“都邑华夏”以下为下卷。每一字列楷字于栏外,次注以音,并依许氏《说文》故训参以己意为之解,其下则以本字之各种篆体附之。是书与明人《同文千文》之类有所不同,不仅罗列各种篆体,而且加以音解,使学童可由识字而上窥制字之原。是书有十竹斋刊本。
二卷。清胡正言(约1584-1674)撰。正言字曰从,广东海阳(今潮安)人。仕明,官武英殿中书舍人。是书卷首有序,不著撰人姓名。次录周兴嗣《千文》原文。次列李如真《篆法偏旁正讹歌》,以篆隶相间书之。次分《千文》为上下二卷,以“好爵自縻”以上为上卷,以“都邑华夏”以下为下卷。每一字列楷字于栏外,次注以音,并依许氏《说文》故训参以己意为之解,其下则以本字之各种篆体附之。是书与明人《同文千文》之类有所不同,不仅罗列各种篆体,而且加以音解,使学童可由识字而上窥制字之原。是书有十竹斋刊本。
十二卷。南宋高似孙(生卒年不详)撰。高似孙字续古,号疏寮。绍兴余姚(今属浙江)人。淳熙进士。历校书郎、会稽主簿、知处州。为官贪酷,谄事韩侂胄,为人所不齿。退居姚江著书,有《疏寮小集》、《郯录》、《砚笺
五十一卷。清钟方纂。钟方,道光二十六年(1846)哈密办事大臣,二十八年(1848)回京。钟方在哈密时,考哈密境地,并查阅数十年来的案牒、奏章,咨访故老,证以典籍,将其山川、景物、风土人情等一一分类编
见《三国演义》。
四十卷。明徐学谟撰。生平见《归有园稿》(辞目)。《明史·艺文志》载《徐学谟文集》四十三卷。《千顷堂书目》亦载徐学谟《海隅记》四十三卷。此本仅四十卷,前无序目。恐为书商删割结果。本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。
一卷。清陈乃乾(生卒年未详)选。陈乃乾浙江海宁人。究心目录版本之学。《启祯遗诗》自遭毁禁之后,极不易得。海内藏书家,仅获有二三册。武进陶湘所藏十卷本,最为完足。此编用上海王植善及陶氏所藏,两本比勘,著
见《郑敷文书说》。
十四卷。元刘祁(1203-1250)撰。刘祁字京叔,号神川遁士,浑源(今属山西)人,为太学生时,甚有文名。但屡试不第,金亡后,复出就试得中,选充山西东路考试官,后征南行省辟置幕府。他工于诗文,有《神川
五卷。明卢楠(约1535年前后在世)撰。卢楠,字少楩,一字次楩,又字子木,浚县(今属河南省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以赀为国学生,博闻强识,恃才傲物,忤县令,被诬论死,幸谢榛为之鸣冤,始得平反。著有《蠛蠓集》
三十二卷。清阿桂(1717-1791)等奉敕撰。阿桂字广廷,号云岩,章佳氏,满洲正白旗人。乾隆举人,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3)与梁国治、和坤等奉敕为表彰清太祖功德撰此书,于
七卷。清杭世骏(1695-1772)撰。杭世骏,字大宗,号董浦,浙江钱塘(今杭州市)人。长于史学及小学。乾隆初人,由举人召试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编修,著有《续方言》、《道古堂集》刊十三经、二十四史。当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