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十三经音略

十三经音略

十二卷。清周春(1729-1815)撰。周春字芚兮,号松霭,晚号黍谷居士,浙江海宁(今海宁县)人。乾隆甲戌进士,官广西岑溪知县,在任期间,革除陋规,全不扰民,有古循吏之风,因忧离职。归家三十余年,潜心学问,著述颇丰。除本书外,还有:《孝经外传》一卷、《尔雅补注》四卷、《小学余论》二卷、《佛尔雅》八卷、《辽诗话》二卷、《杜诗双声叠韵》八卷、《〈红楼梦〉随笔》等。周春曾遍读释藏六百余函,也曾浏览四部七略,究心字母,在韵学方面尤有心得,本书即为其音韵学方面的成果。全书以陆氏《释文》为权舆,参考《说文》、《玉篇》、《广韵》、《五经文字》等书,共成十二卷,其中《易》一卷,《书》一卷,《诗》二卷,《春秋三传》一卷,“三礼”一卷,《四书》一卷,《孝经》一卷,《尔雅》三卷,后附《大戴礼》一卷,因为《大戴礼》宋朝时曾被列为十四经。周春治音韵,字必审音,音必归母,一丝不苟,从而使本书成为研究反切的最精之书。周春深通音韵,讲求字母,是音韵学之正宗,因此,对前贤及时辈多有评论。其《致卢文弨论音韵书》,认为顾炎武全然不讲字母,毛奇龄字母之学也颇为粗疏,并痛诋明代陈第,对江永、戴震之说,也以为不对。称赞李光地恪守古法,最为醇正,其说毫无瑕疵;推崇潘耒的《类音》穷究南北古今的变化,尤为精妙。其《答钱大昕论毛诗叶韵书》,也与钱氏不太相合。但本来就不应该用后出的韵往前去套“三百篇”,更不能以字母去套“三百篇”。所以叶德辉读本书时,认为周春拘于字母之说,抹杀前人成果未免过于自信,(见叶德辉《郋园读书志》二)。不过周春认为不可师心,应讲求字母,乃是笃论,也是音韵的正宗。何况本书既精且博,一以字母为归,颇为严谨。如其《易音辨》说,“‘需’,陆氏《释文》音‘须’,心母字也,今通读如‘舒’,乃心音转为审也。‘濡’音‘儒’,‘繻’亦音‘儒’,并日字母,今通读‘濡’、‘繻”并如‘舒’,则由‘需’字偏旁而误”,等等。有《周松霭遗书》本,粤雅堂丛书本(二编第十一集)、丛书集成初编本语文学类,有十三卷附录一卷本。

十二卷。清周春撰。周春生平见“尔雅补注”。本书主要是对《十三经》文字辨析音读。主要内容有:(1)辨别古音两读而义不殊的词语;(2)据音辨物,究其形状;(3)辨别字音迥异而后世相混的词语;(4)辨别音同义异的词语;(5)辨析俗字而主从今;(6)辨析本字而不泥古。此外,对《十三经》的异文和注释音切,有所考证;对《说文》的“读若”之例亦加以分析。音注颇多重出,不够统一,分类尚欠条理。有1936年商务印书馆《丛书集成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秘阁书目

    一卷。明钱溥撰。钱溥(约1415-1485),字原溥,松江华亭(今属上海市)人,正统四年(1439)进士,授翰林院检讨,历南京吏部尚书。此目又作马愉撰,二卷本。首列自序,为其致仕归乡后所作,自叙云曾入

  • 四书理话

    四卷。清张楚钟撰。张楚钟字石瓠,江西泰和(今同)人。是书为楚钟所著《务宝胜窝汇稿》之一。凡例言有所见闻,或有所会悟,随得随记,名曰理话。其书于训诂外别创一体,阐发名理,精粹处似格言。又每举算术方式为喻

  • 湖南女士诗钞

    八卷。清毛国姬编辑。毛国姬,生卒年不详,字孟瑶,号素兰女史,自署长沙女史。湖南长沙人,杨孝彪之妻。清代诗人。著有《素兰诗集》、《湖南女士诗钞所见初集》。此书前有编者自序和凡例,卷首题“鄞县沈栗仲先生阅

  • 一溉堂诗集

    一卷。清金光耿(约1662年前后在世)撰。金光耿,字介遵,另一说字觐文,江西婺源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初年诸生,《江南通志》记为康熙四十四年(1705)举人,此记载有误,因为金光耿的父亲金懋衡为明万历二

  • 益阳县志

    二十五卷首一卷,清姚念杨等修,赵裴哲纂。姚念杨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曾任益阳县知县。赵裴哲,益阳县人,候选教谕。《益阳县志》同治八年(1869)刻本,共二十五卷首一卷,分为十二门。一,舆地志,为目七

  • 潭印阁法帖

    一卷。清常大淳刻。常大淳,生卒年不详。字南陔,官至湖北布政使。道光二十三年(1844),常大淳得到唐欧阳洵之《小楷千字文》的宋拓本,便摹勒上石,世称《潭印阁法帖》。该帖虽极工美,但与欧法不似,加之帖中

  • 扬州府志

    ①四十卷。清金镇纂修。金镇,字长真,又作长征,清顺天宛平(今属北京市丰台区)人,原籍浙江山阴(今绍兴),明举人。顺治初曹县知县,康熙十三年(1674)任扬州知府,后升江宁驿传盐法道副使,兼署盐运司,升

  • 西来初地华林寺考访记

    一卷。清代葛定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华林寺,旧名西来庵或西来初地,为广州佛教五丈丛林之一。相传,三藏法师菩提达摩自南印度泛海东来弘扬佛教,在此登岸,后来于此地建寺故有此题寺名。葛定华游观此寺,遂作《西来

  • 编蓬集

    二十五卷。明唐汝询(1565-?)撰。唐汝询,字仲言,上海华亭(今松江)人。卒年不详。其五岁而瞽。父兄抱膝上,授以三百篇及唐诗,无不成诵。旁通经史。尝撰《唐诗解》、《唐诗十集》等书,援据核博,当时之世

  • 草窗集

    一卷。明刘溥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溥,字原博,别号草窗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未经科举,精天文律历之学,工画,通医学,有志用世,于明宣德初(1426)以文学征授惠民局副使,后调太医院吏目,但非溥之志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