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唐文续拾遗

唐文续拾遗

十六卷。清陆心源(1834-1894)辑。生平详见《唐文拾遗》(辞目)。此书为《唐文拾遗》之续编。凡十六卷。《唐文拾遗》行世之后,陆心源又陆续得唐文三百余篇,厘为十六卷。上自朝廷诰敕、以及碑铭序记之文,下至方外之赞颂,外国之表状,无所不备。俞樾认为其“搜罗之富,采辑之勤,可谓至矣。”书成之后,刻版待印之时,心源谢世。俞樾之文列于卷首。1983年,中华书局以此书与《唐文拾遗》同附于《全唐文》之后,影印出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愿为明镜室词稿

    二卷。清江顺怡(约1862年前后在世)撰。江顺怡字秋珊,自署愿为明镜室主人,安徽旌德人。顺怡尝撰《词学集成》,亦明于词之源流派别者。此集以流畅之笔,写抑郁之怀,然往往露而不蓄,意尽于辞。集中多追和饮水

  • 澹思子

    一卷。明王世懋(详见《经子臆解》条)撰。是篇乃是王世懋讲学之书。认为孟子之所以不及孔子,是因为其“性善”之说。此书亦收入《王奉常杂著》(明万历十三年(1585)刊本)之中。

  • 论语附记

    二卷。清翁方纲(1733-1818)撰。方纲字正三,号覃溪,顺天大兴(今北京大兴)人。乾隆时进士。官至内阁学士。著有《书斋汇书》。是书分上下二卷。上卷认为汉唐注疏距古不远,其沿承经师训诂,必不可废,而

  • 无事为福斋随笔

    二卷。清代韩泰华(生卒年不详)撰。韩泰华字小亭,钱塘(浙江杭州)人,道光时官居潼关道。此书是作者的札记,没有一定体例,也未分类,所记涉及面广,有金石、版本、掌故、地理、名人逸事、方言俗语、诗文典籍考证

  • 桃源县志

    ①二十卷,首一卷,清谭震修,方堃、文运升、文运昌纂。谭震,永北人,曾任桃源县知县。方堃,巴陵人,候选教谕。文运升,邑人,举人,城步县训导。文运昌,邑人,举人,候选知县。桃源县志创修于明代,万历一修,天

  • 六书赋音义

    三卷。明张士佩(生卒年不详)撰。士佩字澽滨,韩城(今属陕西)人。嘉靖丙辰(1556年)进士,官至南京户部尚书。此书取《洪武正韵》所收诸字,按偏旁分为八十五部,每部皆访梁周兴嗣《千字文》作四言韵语连贯之

  • 新仪象法要

    三卷。宋苏颂(1020-1101)撰。颂字子容,晋江(今福建泉州)人,徙居丹阳。庆历二年进士,官至吏部尚书、宰相。事见宋史本传。作者于元祐元年(1086)奉命检校太史局天文仪器,三年与韩公廉等试制水运

  • 妇人集

    一卷。清陈维崧(1625-1682)撰,冒褒注。维崧字其年,别号迦陵真贞慧子。康熙时举鸿博,授检讨,参与修撰《明史》。长于骈俪,尤善诗词,著有《迦陵文集》等书。冒褒字无誉,江苏如皋人,冒襄弟,王士祯、

  • 香草校孟子

    一卷。清于鬯(1854-1910)撰。于鬯字醴尊,号香草,江苏南汇(今属上海市)人。有《说文取墨》、《香草校书》等二十三种。是书只《梁惠王》、《公孙丑》两篇。所校如“为其象人而用之也”,谓象人两字合为

  • 梵番满蒙汉五体合璧贤劫千佛号

    一卷。清高宗(1736-1795在位)御制。高宗为其帝号,年号是乾隆,姓爱新觉罗,字弘历。乾隆在位时期正值清朝处于“康乾盛世”。出于政治目的,乾隆帝御制此五体佛书。即一经五体佛书。其中梵番满蒙汉分别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