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四书考异

四书考异

① 一卷。清王夫之(1619-1692)撰。夫之字而农,号姜斋,衡阳(今属湖南)人。清著名思想家、学者,著有《读通鉴论》、《宋论》、《周易外传》、《尚书引义》、《读四书大全说》等。是书以许慎所引《古文九经字义》不同者为准。其未经古文引据,而今文同俗书者,则以许慎、李阳冰、徐铉所定字正之,其中如篆竹的“篆”应作“菉”,菉从艸。诔曰的“诔”应作“讄”。子贡的“贡”应作“赣”,赣训赐。“无然泄泄”的“泄”应作“詍”,詍训多言,与泄别。“斗筲之人”,古无“筲”字,应用“”。“率西水浒”,古无“浒”字,应作“汻”,“君子不亮”,“亮”当作“”,亮不成字。凡此均所关至要。至于不涉字体,若“合外内之道也”,而今监本《四书大全》作“内外”,虽外内、内外随文先后皆可,而古本似不当改易。其他所校俱当,然流俗传写,讹谬尚多,有是书所未及摘者。该书有同治四年(1865)金陵遗书刊本。② 七十二卷。清翟灏(1736-1788)撰。翟灏字大川,号晴江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清学者,著有《四书考异》、《通俗编》等。是书原刻本有总考三十六卷,学海堂本只条考三十六卷,其采辑颇博,而对《论语》“辨公山弗扰以费畔”,及《孟子》“劝齐伐燕”二条,尤有关系。论“象月以杀舜为事”谓尧之天下岂容有杀兄之事,所闻谬也,其言甚正。然知《家语》,而不知东晋《古文尚书·泰誓成武》之伪。《中庸》“追王太王王季”条,载游酢《中庸解》。《孟子》“太誓曰”条下,引赵岐章句论之曰,赵氏时唯河内女子献伪泰誓行,孔壁古文世犹未见。故凡今本书中所有,多云逸篇。此虽明其有古文,仍望而虚测,是直以梅赜《古文尚书》之泰誓为真出孔壁古文。其中可取者刘宝楠《论语正义》多采入。该书有乾隆间无不宜斋刊本。③ 一卷。清武亿辑录。武亿完成《经读考异》后,复以翟灏《四书考异》,句读离析,为之证明,足补未备。又泛引群解,间与己见悬合,也足证此理之同。因录其《大学》一条,《中庸》三条,《论语》二十六条,《孟子》二十二条,附于《经读考异》后,所取不及原书的十分之一,且有所删节,不尽依原书,宜别存之。该书有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梦虹奏议

    二卷。明邓显麒撰。邓显麟,字文瑞,号梦虹,奉新(即今江西奉新县)人。正德进士,授行人司副。当时诸臣上疏谏武宗南巡,疏稿即由邓显麒所拟,邓因此而遭廷杖,谪为国子监学正。嘉靖初年擢为监察御史。《梦虹奏议》

  • 经传释词

    十卷。清王引之(详见《经义述闻》)撰。本书写成于嘉庆元年(1798)。鉴于从汉以来,宗尚雅训,偏重实词,举凡实义所在,既明著之,而对于语助、虚词,往往略而不究,甚至以实词之义来解释,使文字扞格,语意不

  • 教民恒言

    一卷。清代魏裔介(见《孝经注义)撰。此书把清皇帝的《圣谕十六条》用较为浅近易懂的文字,加以诠释、解说,规劝人们忠孝节义,用以维护封建统治。有《魏贞庵遗书》本。

  • 春秋钞

    十卷。清朱轼(详见《周易传义合订》)撰。此书不全录《春秋》经文,凡有所论说者,则摘取经文作为标题,并在其下注明了自某年。作者在《叙》中称自己“恪属守胡《传》,间有词旨未畅及意有所未安者,始妄陈管窥之见

  • 影写隶古定尚书残卷

    一卷。本卷始自《尚书·盘庚上》第九,至《尚书·微子》第十七,乃《古文尚书》之第五卷,后有罗振玉《跋》,大概本卷为罗振玉根据敦煌本《隶古定尚书》残本,校以日本所传授的古代抄写本唐开元以前的《古文尚书》而

  • 西樵遗稿》

    八卷。明方献夫(?-1544)撰。方献夫,字叔贤,南海(今属广东)人,生年不详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历吏部员外郎,累迁吏部尚书。著有《西樵遗稿》、《周易传义约说》。方献夫早年曾读书于西樵山,故

  • 临证指南

    见《临证指南医案》。

  • 宋云行纪笺注

    不分卷。清沙畹撰。沙畹,(E,Chavaunes),法国人。宋云、慧生等出使西域访求佛经,《魏书·北史》及《释藏志传》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有慧生传一卷,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并录宋云出使

  • 论语比

    一卷。清沈道宽撰。道宽字栗仲,大兴人。嘉庆九年(1804)举人,二十年才中进士。是书称天子教人始终一个“学”字,处世接物只一个“礼”字。致知格物在于学,入圣之阶在于礼。弃学而言致知格物,是舍本而求末;

  • 坦园六种曲

    清杨思寿(1835-1891)撰。杨思寿,字鹤俦,号蓬海、朋海、蓬道人,湖南长沙人。官至候补知府。他博学多才,兼工诗、词、曲、骈文,著述甚多,有《坦园丛书》十四种。《坦园六种曲》收传奇《姽婳封》、《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