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增订中州全韵

增订中州全韵

二十二卷。清周昂撰。周氏字少霞,琴水人。周昂即为沈氏《曲韵骊珠》作序者。是书又名《新订中州全韵》。此书特点有二:(一)另立“知如”韵,分为二十二韵。清刘禧延《刘氏遗著》评曰:“近周少霞竟分此韵(指鱼模韵)及齐微韵中字,别立知如一韵,岂非妄作乎?”周氏之分大概是反映了某种方言特点。(二)上声分为阴阳两类。周氏云:“平声分阴阳,遵德清本;去声分阴阳,参昆白本;上声分阴阳,此宜阁定。”是书有乾隆年间此宜阁刊本。罗常培说:“从《琼林雅韵》到《增订中州全韵》一系韵书,是随着北曲和南曲的消长而一步一步南化的。”“《中州全韵》和《中州音韵辑要》分出平去两声的阴阳,《增订中州全韵》分出平上去三声的阴阳,完全是根据他们的方音,并不是向壁虚造。至于《中州音韵辑要》和《曲韵骊珠》把周德清的鱼模部分作居鱼、苏模(《骊珠》作姑模)两部,把齐微部分作机微、归回(《骊珠》作灰回)两部,以及《曲韵骊珠》分出入声八韵,那都是受《洪武正韵》的影响。”“曲韵演变到了周昂的《增订中州全韵》可谓南化到了极点,拿它和以北曲为主的《中原音韵》来比较,真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。”(《京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》)赵荫棠《中原音韵研究》说:“(这一派韵书)它们的地域都是在江苏(王文璧系吴兴人,今属浙江,但仍属吴语区域);产生的时代都在《洪武正韵》之后;它们的背景是南曲。因此之故把入声独立,亦因此之故把阴阳利用得奇形怪状。”“我们若明白这些,在研究《中原音韵》时,就不滥用它们的威权了,在研究元明的音韵变迁时,就不被它们所迷离了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今词论

    一卷。清王又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又华字静斋,钱塘(今杭州)人。本书杂录古今论词之语,但古人仅占十分之一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存目予以介绍。

  • 爱日斋丛钞

    五卷。南宋叶某撰。此书散佚,失作者之名,唯陶宗仪《说郛》题为宋叶某所撰。书中“论先儒从祀”一条,有宋度宗咸淳年号,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。全书以辨析名物、稽考典故为主,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,如赵德

  • 浣水续谈

    一卷。明朱孟震(详见《河上楮谈》条)撰。此书是万历十三年(1585)朱孟震官四川按察使时所作,所以以浣水为名。浣水,即浣花溪。此书杂撮而成,往往不著时代,也不著出典。如并州士族好为可笑诗赋一条,本是《

  • 程氏丛刻

    九种十三卷。明程舆(生卒年不详)辑。程舆字幼舆,新安(今属河南)人。该书汇刻艺术谱录类书籍,有宋杜绾《云林石谱》三卷、宋朱肱《酒经》三卷、明袁宏道《觞政》一卷、唐王绩《醉乡集》一卷、宋黄儒《品茶要录》

  • 周易本意

    五卷。清何志高撰。何志高字西夏,四川夔州万县人。曾闭门著书数十年。所著总名为《西夏经义》,本书即其中一种。其书依古易次序,经与传分列,只有《彖传》、《象传》合为《彖象上》、《彖象下》,其余皆同古本。卷

  • 读经志疑

    一卷。清末韩晋昌撰。晋昌字西侯,山东潍县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卷首有王文藻序,称其“笃嗜经学,博稽而能断。”据卷中之论,当非虚言。如解《尚书·武成》“血流漂杵”,考《国语》《六韬》《吕氏春秋》《

  • 何邵公孝经义

    一卷。汉何休注,清黄朝槐辑。何休(129-182),字邵公,任城樊县(今山东济宁东北)人,东汉今文学大师。最精《公羊传》,著述有《春秋公羊解诂》、《公羊墨守》、《左氏膏肓》、《穀梁废疾》(今存辑本),

  • 别本白石词

    一卷。宋姜夔(生平详见《白石词集》辞目)撰。是集为毛晋《唐宋六十名家词》中所刻,凡三十四阕,较康熙五十三年(1714)陈撰刊本少二十四阕。毛晋据《花庵词选》中所辑录,仅增〔湘月〕一阕,〔点绛唇〕一阕。

  • 碧香阁遗稿

    一卷,附《哀挽诗》。清单茞楼(1786-1810)撰。茞楼字纫香,东莱(今属山东掖县)人,王玮庆之妻。茞楼为高密望族,祖上皆在朝为官。茞楼随父任内,幼习唐宋诗词,能辨四声,且识其趣,父母钟爱。年二十与

  • 禹贡山川郡邑考

    四卷。明王鉴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鉴字汝明,号继山。无锡(今属江苏省)人。明代学者,著名画家王问之子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,累官吏部稽勋郎中,后进尚宝卿,改南京鸿胪卿,官至太仆寺卿。鉴有学行,亦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