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士礼居丛书

士礼居丛书

十九种,一百九十四卷。清黄丕烈(1763-1825)编辑。黄丕烈字绍武,号荛圃,又号复翁、佞宋居士,江苏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乾隆举人,官主事。喜藏书,得宋刻图书百余种,题其书室为“百宋一廛”,乾嘉之际,东南藏书家以士礼居(黄氏书斋名)为大宗。著有《荛言》、《邛须集》等。嘉庆末年,刊《士礼居丛书》十九种,大都用宋元旧刻本:汉郑玄注《周礼》,汉郑玄注《仪礼》,宋傅崧卿注《夏小正戴氏传》,清顾凤藻撰《夏小正经传集解》,吴韦昭解《国语》,汉高诱注《战国策》,宋佚名撰《梁公九谏》,宋欧阳忞撰《舆地广记》,清毛扆撰《没古阁珍藏秘本书目》,清季振宜撰《延令宋版书目》,清孙从添撰《藏书记要》,宋庞安时撰《伤寒总病论》,宋洪遵辑《洪氏集验方》,汉焦赣撰《焦氏易林》,晋张华撰《博物志》,宋佚名撰《新刊宣和遗事》,清顾广圻撰《百宋一廛赋》,清黄丕烈撰《汪本隶释刊误》,清黄丕烈撰《荛言》。后附刊六种:唐陆德明撰《孝经今文音义》,唐陆德明撰《论语音义》,宋孙奭撰《孟子音义》,清张问陶撰《船山诗选》,清黄丕烈辑《同人唱和诗》,唐伽梵达摩译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》。其中如宋本郑注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,宋天圣明道本《国语》,宋剡川姚氏本《战国策》,宋本《伤寒总病论》,宋本《洪氏集验方》等,尤为罕见之书。各书后附黄氏札记,诠释音义,刊正谬误,实为校勘家之翘楚。丛书取精用宏,所选各书向为世所重。兵燹之后,流传绝少,至为珍贵。主要版本有清嘉庆道光间吴县黄氏刊本,清光绪十三年(1887)上海蜚英馆据清黄氏刊本影印本,民国四年(1915)上海石竹山房据清黄氏刊本影印本,民国十一年(1922)上海博古斋据清黄氏刊本增辑影印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食色绅言

    二卷。旧本题明皆春居士撰,不著名氏。后依据明本《瀛奎律髓》考证,其中载有成化丁亥新安守龙遵叙,自称皆春居士,而断为龙遵叙所作。《宝颜堂秘笈》本及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均题为龙遵叙所作。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共

  • 盛明杂剧

    明沈泰纂集。沈泰,字林宗,别署福次居主人,杭县(今浙江杭州)人,生卒年不详。《盛明杂剧》于崇祯二年(1629)辑成,所收大都是明代嘉靖以后的作家作品。入选作者多为江浙籍人,或为活动于江浙一带者。此编分

  • 周易经句异文通诂

    三卷。清李德淑撰。李德淑,常宁人。其余不详。此书择取古今《周易》诸本同异之处,相互考证。其中以现在通行的王弼本为底本,其它诸家本与王本不同者、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、许慎《说文解字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

  • 苏子

    一卷。原题晋苏彦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苏彦,一说魏人。苏彦曾官至北中郎参军。撰有《苏子》七卷,见载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,题苏彦撰,题下注称“亡”。《庚氏子抄》载此书八卷,《意林》记其书六卷,颇有

  • 松桂读书堂集

    八卷。清姚培谦(约1722前后在世)撰。姚培谦,字平山,华亭(今江苏华亭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诸生。善交游,名满江左。雍正中,保举人才,以居丧不赴。培谦好注书,有《增辑左传杜注》、《李义山诗笺》、《文心

  • 六朝文絜笺注

    十二卷。清许梿(生卒年不详)编选。许梿字叔夏,号珊林,浙江海宁人。道光年间进士,官江苏粮储道。咸丰年间(1851-1861)去世。许梿精研《说文》及金石文字,自幼喜爱骈文。他从嘉庆十一年(1806)开

  • 张郎甫行述

    一卷。清张方泳等辑。方泳生卒年及事迹未详,所记为张廷鉴事略。廷鉴字郎甫,山西阳曲人,嘉庆六年(1801年)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散馆以知县用,旋援例就内阁中书。后居家读书授徒,不复出。此书记其言行甚详

  • 善卷堂四六

    十卷。清陆繁弨(?-1700年)撰,吴自高注。陆繁弨,字拒石,号儇湖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生年不详。吴自高字若山,安徽桐城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官翰林院侍诏。陆繁弨工骈文,在陈维崧、吴绮皆已下世后,自许

  • 读礼志疑

    六卷。清陆陇其(1630-1692)撰。陇其字稼书,初名龙其,浙江平湖人。康熙进士,历任江南嘉定、直隶灵寿知县、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,后辞官归。学宗程朱。著有《古文尚书考》、《困勉录》、《松阳讲义》、《

  • 南京图书馆阅览室检查书目二编

    五卷。南京图书馆为国学图书馆的前身。初编中曾经收有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旧藏及其他诸书,但未付梓行。本目中收有武昌范月槎旧藏,分为四部及丛书五门,各占一卷,略记卷数、撰者、版本、册数。有民国初年(191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