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宗法小记

宗法小记

一卷。清程瑶田(1725-1814)撰。程瑶田,字易畴,安徽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)恩科举人。官太仓州学正,嘉庆元年(1796)举孝廉方正,未试卒。其粹于经学,精心格物,一虫介之微无不究其来历。所著《考工创物小记》诸书,已刻于《皇清经解》中,是书亦其一种。书首有《宗法表》,略言宗道,“先王所以一天下,自大夫以下达于庶人,乃犹散而无纪,此公子之宗道所由立。为士大夫之庶者,宗其士大夫之适者,此所谓有大宗而无小宗。若无适而宗庶,则礼如小宗,此所谓有小宗而无大宗。其无宗亦莫之宗者,惟公子一人。所以然者,诸侯之子称公子,公子不得祢先君,先君不得祢之,于今君安得兄之。此宗法之通其穷,自卑而别于尊之义。至于后世皆得各自为祖,而归于下同之宗法。”次为《大小宗支相承世次》,再次为《公子宗道五事》、《庶姓述》、《世次顺数说》、《庶子不祭明宗说》、《庶子不祭表》、《宗法表》、《支庶旁行衺上及祖迁宗易提要图》、《宗法表补义》。是书专论《礼记》宗法,而未引《左传》《世本》诸书以证之,实为缺点。春秋时公子最重,诚有如《礼》所云别子为祖者,象鲁之臧孙、孟孙、叔孙、季孙,郑之七穆,宋之戴武庄桓诸族,皆各以公子为祖。且宋之华氏向氏等,有同时一族数人为卿者,则其后又可奉之为祖,则又可以称之继别为宗。其他象鲁僖公本庶出,而季友为母弟,其君非身尚非适,而其弟且为世卿之祖,又如叔牙之卒,《传》曰:“饮此则有后于鲁国”,似别子为祖,其成立与否,又或参以人事,非尽系宗法。至于所云殷中宗、高宗等,与宗法无关则甚合。总之三代皆重世族,故宗法很受重视,是书详为识别,颇具苦心。至秦废诸侯,隋除功臣五等之国,世族之贵,无复存者,则宗法亦等于空谈。其后虽有荫袭,实无大宗之可言。是书不能就春秋时事详征实证,固后人所当补也。是书最早版本为嘉庆七年(1802)《通艺录》本,后有《清经解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南稿

    十九卷。明陈霆(约1515前后在世)撰。陈霆,字声伯,德清(今浙江德清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弘治十五年(1502)进士,授刑部给事中,正德初,因忤刘瑾,谪六安。后起历山西提学佥事。著有《两山墨谈》、《山

  • 星轺指掌

    三卷,续一卷。德国人马尔顿撰。马尔顿(1756-1821),德国汉堡人,国际法名家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,撰成《欧罗巴近代国际法》,当时颇流行于世。《星轺指掌》似是该书的外交篇,道光初年法文本刊行

  • 兰芳录

    二卷。明徐三重(详见《余言》条)撰。此书皆录古人轻世遗荣之事,共二卷,分内、外篇。书首徐三重自序中称:内篇近乎为自己之所得,外篇则稍借助物缘,亦不入世累。但徐三重将曾点的《沂水春风》置于外篇,而将叶梦

  • 闺范

    一名《吕新吾先生闺范图说》,四卷。明吕坤(详见《四礼疑》条)撰。此书是吕坤为山西按察使时所作,共四卷。前一卷为嘉言,皆采六经及《女诫》、《女训》诸文为之训释。后三卷为善行,分女子、妇人、母道各一卷。先

  • 古今名贤说海

    二十二卷。不著编辑者名氏。书前有明隆庆五年(1571年)自序一篇,题曰飞来山人,不知是为何人。此书所录皆为明人说部,共二十二卷,分为十集,以十天干来标目。自陆粲的《庚巳编》以下共二十二种,每种为一卷。

  • 汝南遗事

    四卷。元王鹗(1190-1273)撰。鹗字伯翼,曹州东明(今属山东)人。金正大进士,累官尚书省左右司郎中。金已降元,官至翰林学士承旨,制诏典章,皆所裁定。是书为蔡州(今河南汝南)被围时所作,故名。所记

  • 国榷

    一百卷。明末谈迁(1594-1657)撰。迁原名训,字仲木,号射父。明亡后改名迁,字孺木,号观若,自署“江左遗民”,浙江海宁人。明诸生,终身未仕。史学家,性喜博综,致力于子史百家之言及诸子历代掌故,立

  • 周易经传通解

    十五卷。清戴醇撰。戴醇字和生,湘潭人。此书以讲解释易象为主,又能够以象求理,理象结合,并引据旧文,互相参证。如解九五需于酒食,说酒养阳五刚象酒,食养阴四上象食等,皆能够因象以明理,广征博引,颇能自出新

  • 真志堂诗集

    五卷。清仝轨撰。仝轨字本同,清郏(今河南郏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举人。天资聪颖,学识渊博,对诗文功力尤深。晚年精研洛闽之学,从学者日增,称谓平山先生。著有《真志堂诗集》。此集凡五卷,卷一为五言古诗八

  • 琼花谱

    一卷。明杨端撰。杨端,字惟正,鄞县(今浙江鄞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只知其成化年间寓居扬州。著有《琼花谱》。是书是杨氏采摘前人关于琼花方面的著作而汇成一书的。主要记载琼花的品目及有关琼花的诗、词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