宽甸县志略
二卷。民国程廷恒纂修。程廷恒,详见民国《呼伦贝尔志略》。《宽甸县志略》民国四年(1915)九月奉天文和兴石印本。全书二卷,分二十二目,为:建置略,兵制略,古迹略,人物略,风俗略、经纬方里表、疆域表、山川表、政绩表、司法表、宗教表、学校会社表、岁入岁出表、自治表、户口村屯表、巡警表、预警表、矿产表、邮递表、祠庙表、物产表。此志略古详今,其体例标新,文简意赅。
二卷。民国程廷恒纂修。程廷恒,详见民国《呼伦贝尔志略》。《宽甸县志略》民国四年(1915)九月奉天文和兴石印本。全书二卷,分二十二目,为:建置略,兵制略,古迹略,人物略,风俗略、经纬方里表、疆域表、山川表、政绩表、司法表、宗教表、学校会社表、岁入岁出表、自治表、户口村屯表、巡警表、预警表、矿产表、邮递表、祠庙表、物产表。此志略古详今,其体例标新,文简意赅。
二卷。宋彭耜(详见《道德真经集注》)撰。古来推崇《老子》的学者,从朝廷命官到隐逸方士,其人数之多,不可胜数;又有帝王凑其趣,更有不知名者杂其间。众家著述之丰,可谓汗牛充栋。彭耜所撰《道德真经集注杂说》
四卷。清刘鸣珂撰。刘鸣珂字伯容,蒲城人。此书因《易学启蒙》“本图书”、“原卦画”二篇之说而疏通其义。其稍有异同的是,解《大传》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”,说圣人兼指羲、文,不是专指伏羲。至于“则之”
二十四卷。明吴廷(生卒年不详)辑。吴廷(即吴廷羽),字左干,安徽休宁人。吴廷羽善画佛像。其子吴用卿喜收法书名画,吴廷羽便据之编辑《余清斋帖》。该帖正帖十六卷,续帖八卷,其中所收书迹多经董香光和杨明时鉴
一卷。清陶越撰。陶越,字艾村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此书是其祖父随手散记。皆录天启、崇祯两朝遗事,见闻最真实。郡志中有不载或载而不详的,诠次,以续桑梓旧闻。此本为海宁县管廷芬手抄本。
一卷。明释克新撰。克新,俗姓余,字仲铭,自号江左外史,又称雪庐和尚,鄱阳(今江西波阳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元末在嘉兴水西寺出家为僧。明洪武初年奉诏到南京,派往西域招谕土蕃,其他生平事迹不详。著述除《元释
四卷。清张榕端(约1691年前后在世)撰。生平详见《河上草》(辞目)。本集是张榕端在内阁学士任上所刊刻的,辑康熙十八年(公元1679)至康熙三十八年(公元1699)之间所创作的诗歌,集前有任邱庞垲所作
三卷。清高均儒(1812-1869)撰。均儒,字伯平,自号郑斋,私谥孝靖先生。原籍闽县(今属福建闽侯县),后移居秀水(今浙江嘉兴),遂为秀水廪生。高均儒精于声音训诂之学,笃守程朱理学。其晚年主讲东城讲
八卷。明高鸣凤(生平事迹不详)撰。此书为明人辑本代之作,故名“今献”。《明史·艺文志》杂史类记高鸣凤《今献汇言》二十八卷。而《四库全书·杂家类》存目中仅著录为八卷。但北京图书馆所藏明万历中刊本及通行本
七卷。清赖鲲升撰。赖鲲升,字沧峤,会昌(今属江西)人,生卒年事迹均不详。著《友声集》。其父赖方勃与弟赖方度辟“霞绮园”,读书其中,一时多为题咏,后鲲升兄弟复读书园中,辑投赠之作为《友声集》。是集凡七卷
二卷。明宁王朱权(详见《汉唐秘史》撰。古来隐遁之士甚多,但皆非生来即有隐志。或避兵燹,或逃刑祸,必有原因。朱权则因政治上的失败而退隐,于南昌另构精庐(房舍),讲黄老之术,自号臞仙。作《神隐志》讲述神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