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校缉古算经

校缉古算经

一卷,细草一卷,图解三卷,音义一卷。清陈杰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杰字静庵,乌程(今浙江湖州)人。嘉庆末任钦天监博士,后官国子监算学助教,道光十九年(1839)因足疾退休回家。1815年著《缉古算经细草》一卷,《图解》三卷,《音义》一卷;1823年著《算法大成上编》十一卷。陈杰对于张敦仁的《细草》(1803)“未惬于心”,故也撰《细草》一卷,专以四率比例解释推演王孝通原术,以珠算作数字计算,并对原书加以校注,他的校注不如李潢的精审。为了更直观形象,便于学者通之,又作《图解》三卷;又为“正其传写之舛讹,稽合各本之同异”而作《音义》一卷。对陈杰的工作,后人赞曰“覃思切究,洞悉源流”,“读缉古而不读此,则思困而不能入,理格而不能出矣”。(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》)该书的版本有1823年龙万育敷文阁刊本,1840年裴文堂重刊本,歙鲍氏知不足斋藏抄本,上述三种在浙江图书馆均有藏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经补韵

    一卷。南宋杨伯嵒撰。伯嵒字彦思,号泳斋。自称代郡(今山西代县)人,南宋时代郡已属金,盖署郡望也。淳祐间以工部郎守衢州(治所在今浙江衢县)。是书为补《礼部韵略》漏落而作。案《礼部韵略》颁行,与九经同列学

  • 孝经纬

    ① 不分卷。清黄奭(详见《孝经》)编辑。据《隋志》,纬书类有《孝经钩命决》、《孝经援神契》、《孝经内事》三种,复引七录有《孝经杂纬》、《元命包》、《古秘援》等十二种。黄氏辑本以《孝经钩命决》、《孝经援

  • 温州府志

    三十卷,首一卷。清李琬修,汪沅、齐召南纂。李琬,曾任温州府知府。按温州,汉、晋时名东瓯、永嘉、缙州,至唐置温州,宋改名瑞安,后复为温州,郡名不一,郡志或称永嘉,或称东瓯、温州,自元以后则皆称《温州志》

  • 丁氏声鉴

    一卷。清丁显撰。显字问渔,陕西山阳人。是书因李汝珍《音鉴》而作。其大旨则遵李书二十二字,区别唇舌腭齿喉为九声,并三十六母为二十一母:曰见、溪(群)、疑,属腭声;曰端、透(定)、泥,属舌头声;曰帮、滂(

  • 周易参同契考异

    一卷。宋朱熹(详见《周易本义》)撰。《周易参同契考异》,又名《周易参同契注》。前人研究《周易参同契》者,有五代彭晓撰《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》。彭晓在其自序中,叙述了《参同契》作者魏伯阳其人,以及成书后

  • 列仙传

    二卷。旧本题汉刘向撰(不确)。汉代学者司马迁撰《史记》,开创以纪传体的形式,为国修史,为人立传。后世学者修史立传多仿《史记》,沿用其文体。刘向曾撰有《列女传》,也借鉴于纪传体。《列山传》仿《列女传》体

  • 新编医学正传

    见《医学正传》。

  • 易生行谱例言

    无卷数。清末民初廖平撰。据光绪《井研志·艺文志》载,廖平曾著《易类生行谱》二卷,此书不用京氏八宫法,而是以每卦内三爻为生,外三爻为行,合生与行,每卦为一图,由一图以推三十六图。今原书不存。此书是其例言

  • 声说

    二卷。清时庸劢撰。事迹见“声谱”。时氏既撰《声谱》,遂集许书形声之误者,凡三百七十七字,成《声说》二卷。其所立说,不专主许氏,必遍考诸家,并参诸古文字,反复审核,谨慎求其是而后已。所论虽或有失,就其大

  • 酒部汇考

    十八卷。作者不详。据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编者考证,当为清代人所著。是书对经史以及稗乘诗词凡涉及酒的一律记载,征采繁富。书分汇考六卷,总论一卷,记事五卷,杂录、外编各一卷,艺文四卷。然而是书编次错杂,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