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比丘尼传

比丘尼传

四卷。梁代释宝唱撰。宝唱生平事迹详见《慈悲道场忏法》条。《比丘尼传》一书,略称《尼传》。是晋、宋、齐、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六十五人,附见五十一人的传记。所记大多为江浙地区之人,中原和边远地域的人很少,原因在于南北分割所致。中国的比丘尼始于晋代的净净检,自此以后,代有其人。本书四卷所收载的比丘尼,卷一东晋十三人,卷二刘宋二十三人,卷三南齐十五人,卷四梁十四人,附见五十一人。本书依时间先后为序,不分科目。但也具备《名僧传》那些科目类型的人物。如妙智讲《胜鬘》、《净名》,妙祎讲《涅槃》、《法华》,应属法师之科;法净、惠果注重戒行,昙彻的讲毗尼,应属律师之科;法相、法辩的禅观,应属禅师之科;静称的驯伏猛虎,净检的凌空而行,应属神力之科;慧浚,慧王的疏食苦节,道综、惠翟的焚身,应属苦节之科;道馨、普照的诵经,应属经师之科。本书所具有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宗教的范围,透过《比丘尼传》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:第一,本书见载的比丘尼大多出身于权贵或士大夫家庭,虽身事佛出家,但仍可出入宫廷,为帝王后妃所供养。因此,也出现了比丘尼参与政治,弄权乱法的事。如晋代妙音为殷仲堪谋荆州刺史,宋代法净、昙览参与孔熙先的政变。同时也反映了诸王贵族供养比丘尼世族名士礼敬比丘尼,佛教与南朝统治阶层的关系。第二、也反映了南朝的佛教制度。如宋代宝贤为都邑僧正,月受俸钱一万;法净为亲邑都维那,以及晋智贤遇杜霸沙简,齐慧绪遇沈攸之沙简等事。第三,本书也反映了南朝封建社会歧视压迫妇女,迫使有的妇女不得不遁入空门的情况。如令首、僧基、僧端、昙晖、法宣遭遇之苦尤为突出。本书所载比丘尼所住的寺庙,多在南朝都城或附近地区。其中,有三十七人住在建康(今南京),有十三人散布在离建康不远的各大城市,有五人在洛阳,有三人在江陵。只有少数人分布在东北至勃海,东南至钱塘,南至广州,西北至高昌区域内。本书叙事上起晋愍帝建兴(313-316)至梁天监十五年(516),历四朝二百年。正是中国佛教处于兴旺发展时期,既有高僧辈出,也有女尼显赫。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。最新见载版本有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高僧传合集》第961-978页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华府志

    三十卷。清张荩修,沈麟趾纂。张荩字敬庵,三韩人,康熙十年以内国史院中书,出任金华府知府。金华自宋、元时有志,后均未流传于世。明成化时,始定府名,郡守周宗智为府志二十卷。万历时郡守王懋德续前三志。《金华

  • 带经堂诗话

    三十卷。清王士祯(1634-1711)著。生平详见《带经堂集》辞目。张宗楠(17041765)纂集。张宗楠,字汝栋,别号含广。浙江海盐人。其家为海盐世族,即所谓涉园张氏。张宗楠曾多次参加省试,屡荐不中

  • 闰竹居丛书

    二十八种,二十八卷。清观颒道人辑。观颒道人不知何许人。丛书中题观颒道人辑之书有十七种之多。所收著作缺点很多,如《连山归藏逸文》,仅录部分著作所引数条,不能博采群书,存佚补正;《焦氏易林吉语》,原书流传

  • 佩文韵府

    四百四十四卷。清张玉书(1642-1711)等,奉清圣祖康熙皇帝之命于康熙五十年编辑而成。张玉书字素存,号润甫,江苏丹徒人。顺治十八年进士。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。历官五十年,久任机务,直亮清勤,

  • 高斋漫录

    一卷。宋曾慥(详见《类说》)撰。此书内容丰富,广闻博见,上自朝廷典章制度,下至士大夫言行事迹,以及文评、诗话、诙谐、嘲笑之属,随所见闻,皆载录记述。虽征引丛杂,不无琐屑,但可资参考者居多。其中某些史实

  • 唐确慎公集

    十卷。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唐鉴(1777-1861)撰。唐鉴,字镜海,并以字号,善化(今属湖南长沙县)人。嘉庆进士,官至二品太常卿,卒溢确慎。其学力辟王阳明,不为调停两可之说。著有《国朝学案小识》、《省

  • 泰泉集

    十卷。明黄佐(1490-1566)撰。黄佐,字才伯,号泰泉,香山(今广东省中山市)人。正德十六年(1521年)进士,选庶吉士。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。佐学以程、朱为宗,惟理气之说,独持一论。学者称“泰泉先

  • 考信编

    七卷。明杜思撰。思字子睿,邓县(今属河南)人。嘉靖进士,官至青州府知府。是书皆载上古之事。其目有二:原始考,始自盘古氏讫于燧人氏;读坟考,始自庖牺氏,讫于帝魁。编年纪月,记动、记言,全作策书之体。题曰

  • 五礼通考

    二六二卷。清秦蕙田(1702-1764)撰。秦蕙田字树峰,号味经,江苏金匮(今无锡)人。乾隆进士,授编修,命南书房行走。官至工部尚书,加太子太保。立朝三十年,刚介自守。其学以穷经为主,不居讲学之名。能

  • 春秋道统

    二卷。不著撰人。卷首有乾道八年(1172)晋江傅伯成序,称为刘绚所作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三载刘绚《春秋传》十二卷,“所解明正简切”,而此本只钞撮《左氏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、《国语》及略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