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永乐大典

永乐大典

初名《文献大成》。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。凡例、目录六十卷。明解缙(1369-1415)、姚广孝(1335-1419)等奉敕编纂。解缙字大绅,又字缙绅。吉水(今属江西)人。洪武进士,为官多次受谪,终死狱中,追谥文毅。著有《文毅集》。姚广孝字斯道。初为僧,名道衍。工诗画。选侍燕王,燕王立,录功第一。尝监修《太祖实录》。卒赠荣国公,谥恭靖。明永乐元年,明成祖朱棣谕翰林侍读解缙等:天下古今事物,散载诸书,篇帙浩瀚,不易检阅。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,而统之以韵,庶几考索之便,如探囊取物尔。尝观《韵府》、《回溪》二书,事虽有统,而采摘不广,纪载大略。尔等其如朕意:凡书契以来,经史子集百家书,至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;毋厥浩繁。永乐二年十一月书编成。赐名《文献大成》。成祖审阅后,认为过于简略。复命太子少保姚广孝、刑部侍郎刘季篪与解缙同监修。以翰林学士王景、侍读学士王达等为总裁。以翰林侍读邹辑、修撰梁潜、吴溥等为副总裁。此次参加编写者共有2169人。于永乐二年十一月编成。二万二千八百十七卷,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,约三亿七千万字。改赐名为《永乐大典》。本书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卷帙宏富,前所未有的大型类书。采集古今图书约七八千种,各类具备,无所不有。此书当时只抄了正本一部,欲复写刻版。但因工费浩繁未能完成。嘉靖四十一年选礼部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人,照《永乐大典》原本,抄写了正副二本。高拱、张居正校理,至隆庆初年告成。原本放在南京,正本贮于文渊阁,副本另贮皇史宬。明亡,南京原本与皇史宬副本俱毁。正本亦渐散失,乾隆年间查点时仅存九千六百七十七册,已经散失二千四百多卷。咸丰十年,英法联军入侵,翰林院靠近使馆,被劫走、遗失更多。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经查点所存已不到五千册,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京,又被焚毁、盗卖、劫走。所余仅有六十四册。清末之后渐转入北京图书馆。后来经过该馆历年搜集和各方面赠送的共有二百一十五册。加上从国外各图书馆和私家征集到的复制本,包括照片在内,共得七百一十四卷。此书以《洪武正韵》为纲,摹仿宋阴幼遇《韵府群玉》和钱讽《回溪史韵》二书的体例。按韵分别单字,在每一个单字之下,都先注《洪武正韵》的音义及各韵书的反切与解说。又用颜真卿《韵海镜源》的方式,备录其字的篆、隶、楷、草各种字体。之后分类汇辑各书中与该字有关之天文、地理、人事、名物、诗词典故、以至奇闻异事等各项记载。凡单字注释、引文之书名、作者,皆用红字写出,颇为醒目。或以一字一句分韵;或析取一篇,以篇名分韵;或全录一书,以书名分韵。如凡例所定“用韵以统字,用字以系事”。元代以前的秘册佚文,往往一字不易的全行录入,因此保存了不少古籍。清乾隆三十八年修《四库全书》时,从中辑出的佚书,已经收入《四库全书》者,经部六十六种,史部四十一种,子部一百零三种,集部一百七十五种,合计三百八十五种,四千九百四十六卷。还有虽已辑出,未及列入《四库》者,如《宋元两镇志》、《奉天录》、《九国志》等。此后,也时常有人从中辑录佚书遗文的,如清代徐松所辑的《宋会要》,其中大部分史料都是《宋史》所未记载的。《永乐大典》的文学价值是很高的。它出书也较早,比著名的法国百科全书和大英百科全书都要早三百多年。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。研究者对其成书的经过和情况也有不少撰文,可供参考。《永乐大典考》袁同礼撰,著录欧美各国所藏《永乐大典》卷数。《永乐大典考》李正奋撰,考订编纂《永乐大典》的经过和书的存佚情况。有明永乐六年原写本,已佚。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卷11127卷至11141卷,计15卷。日本昭和五年东洋文库影印卷19416至19426,共11卷。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本。1986年中华书局影印本(全十册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伏侯古今注

    一卷。东汉伏无忌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伏无忌,琅邪(今山东诸城东南)人。伏湛五世孙、嗣侯爵。顺帝时,为侍中屯骑校尉。永和元年(136),受命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著作。元嘉(151-1

  • 虞乡县志

    ①十二卷。清周大儒修,尚云章等纂。周大儒字宗鲁,四川广安州人,乾隆二十一年(1756)举人。乾隆四十九年(1784)任虞乡知县。尚云章字汉辉,邑人,贡生。按虞乡之设,始于后周,隋、唐、宋、五代皆因之,

  • 十三经歌诀标射谱

    二卷。清杨裕藻撰。裕藻字献堂,山东滕县人。是书为便于初学切字而作。所收《十三经》及《四书》之字凡六千七百三十二字,不见经传之字凡九千九百九十字。按四声制谱,各以三十六字母领之。其标射云者,凡两字之切,

  • 南阜山人诗集

    七卷。清高凤翰(1683-1743)撰。高凤翰,字西园,号南阜山人,又曰归云老人,胶州(今山东胶县)人。雍正初年,因荐得官,先后任安徽歙县县丞,绩溪县令,泰州巡盐分司,被诬免官。晚年,贫病而卒。凤翰性

  • 五峰禅师语录

    一卷。明代释如学撰。如学详见《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》辞条。“五峰”即是释如学的自号。此《五峰禅师语录》是如学记述自己言论佛法的言论文集,为语录体。其内容与《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》大同小异,可互为参照来读。

  • 说文商议残本

    一卷。清郑知同撰。郑氏生平著述,见《说文浅说》。是稿因郑氏之殁,残而未完,郑氏遗书因而未收。1928年,丁福保辑《说文解字诂林》,搜得抄本,刊入其中。仅存数十条,前后亦无序跋,只是摘录诸家说解商榷之,

  • 皕宋楼藏书源流考

    一卷。岛田翰撰。岛田翰,日本近代著名目录学家。光绪二十一年至三十二年间(1905-1916),岛田翰游历我国江南,数度前往皕宋楼。当时陆氏亡故多年,其子不耽此道,所藏渐失,岛田翰为之叹惜,后经他鼓动,

  • 绵竹县乡土志

    不分卷,清黄尚毅纂修。黄尚毅字仲生,邑人,举人。清末,蜀中各邑大都奉部令编纂乡土志,此篇亦其中之一。《绵竹县乡土志》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刻本不分卷。其分为三科:一曰历史,甲沿革,乙政绩,丙兵事,丁

  • 句曲外史集

    三卷。《补遗》三卷。《集外诗》一卷。元张雨(1277-1348)撰。雨字伯雨,一字天雨,别号贞后子。钱塘(今属浙江)人。早年弃家为道士,往来于华阳、云右间。自称句曲外史。善诗句,工书翰。为虞集、杨维贞

  • 寿光县志

    二十卷。清刘翰周纂修。刘翰周,河北丰润县人,举人出身,乾隆五十九年(1795)任寿光知县。《寿光县志》,创修自康熙三十七年(1698)邑令刘有成,再修于雍正年间李方膺,三修于乾隆二十年邑令王椿。此志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