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河南通志

河南通志

①四十五卷,明邹守愚修,李濂、朱睦纂。邹守愚,字若哲,福建莆田人,嘉靖五年(1526)进士,授户部主事,历任员外郎中,出守广州,后升江西学政,调山东,嘉靖三十四年(1555)以右副都督史巡抚河南。周年,山西、陕西、河南地震,命往陕西帙祀河岳,积劳病卒。赠右都御史,谥襄惠。著有《俟知堂集》。李濂,字川父,河南祥符县人,正德九年(1514)进士,受沔阳知州,官至山西佥事。著有《祥符乡贤传》、《汴京遗迹志》、《观政集》、《嵩清集》等书。邹守愚巡抚河南,见《河南通志》旧有书,苟简讹漏,新故纷错,亟待重修。乃开局修志,延李濂、朱睦总其事,翌年八月志稿告竣。又三年都御史潘恩始将志稿付梓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)刻印。全书四十五卷,分三十三门,为:图考,建置沿革(上、下有表),星野(附祥异),疆域(附形胜),山川(附关津、桥梁),风俗,封建(附王府),户口(附民役),田赋,物产,职官,城池,河防,公署,学校(附贡院、书院),科目(附荐举、武举),祠祀、陵墓,寺观,古迹,帝王(附后妃),圣迹(附先贤),名宦,人物,游寓,孝义,列女,隐逸,仙释,方伎,艺文,辨疑,备疑。此志与成化二十二年《河南总志》相比较,以体例而言,成化志以地系事,此则分目纪述,较为合理。以纲目而言,前者单调,此较宏阔。其不足为征引未能赅洽,考证亦未能精确。如开设帝王目,历代帝王,本纪列于国史,不凭借方志而得以流传,故有失志体。又如:在人物之外,另置其他人物项目,有乖史体。② 五十卷,清贾汉复修,沈荃纂。贾汉复(1606-1677),字胶侯,号静庵,山西曲沃人。明末为淮安副将。降清后隶正蓝旗汉军,后任兵部尚书,顺治十四年(1657)任河南巡抚,后又任陕西巡抚,贾汉复在豫陕期间,分别主修《河南通志》和《陕西通志》,开创清代修志之先。康熙十一年(1672),清朝廷以贾汉复所修豫陕两省通志为典范,谕旨全国各省修志,并颁布修志条例四十款,贾汉复修通志体例随之流行各地。沈荃,字贞蕤,江南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顺治九年(1652)会试一甲三名(探花),授翰林院编修。后因翰林官外转,出任河南按察司副使,分巡大梁道。康熙九年(1670),授浙江宁波同知。未上任,特旨召对,命作各体书。十年(1671),授翰林院侍讲,十九年(1680),加礼部侍郎衔。二十三年(1684)卒。河南旧省志修于明嘉靖年间,距清顺治已有百余年,清顺治十四年,贾汉复来河南任巡抚,锐意修举新志。其初欲聘孙奇逢主纂事,孙晚年隐居于辉县苏门山中,但孙辞之再三,贾遂转聘沈荃总其事。沈荃在该书序中曰:“余惴惴惧勿克襄厥事,惟惮夙夜之劳,集众思之益,网罗旧闻,搜采散佚。”终于编纂完成。清顺治十七年(1660)刊印。全书图三十一幅,总目三十类。本书以明嘉靖年间《河南通志》为蓝本,对其纲目,略有增删,并纠谬正讹,对无可据者,则宁缺疑以待。凡事有足述必征信以传,同时,还参稽郡县新志,这大大充实了读书内容。不少门类,上溯远古,下迄有清,作出系统记载,有较大的资料价值。其书沿革一目,以府为单位,有表有文,按朝排列,颇为醒目,表后则附有府属州、县沿革。疆域一目,按各府四至八到通往各州、县,均有具体里数。城池一目,叙各府、州、县城池建筑沿革、面积。职官、选举或自秦代,或自西汉依次记录。特别是河防一目,叙自远古,止于顺治间,对河患、截堵、视察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记载。主修贾汉复称“一展阅,而八府十二州九十五县之舆地、山川、关梁、建置、风俗、方贡、户口、人文、莫不犁然在目”。(《进呈通志疏》)该书失误主要有二,其一,有些以远古的传说和神话为依据,捕风捉影;其二,叙述尚有不足之处,特别是沿革一目下,遗漏较多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画纪补遗

    二卷,附《元画纪》一卷。不著撰人姓名。该书所载始自宋高宗以后,迄于元代至正之间许多画家事。其中错误颇多,如马远的父亲名为“公显”、兄名为“逵”,可该书却把“逵”误为马远之弟、把“公显”误为马远之孙。其

  • 孟子外书

    ① 四卷。附一卷。汉赵岐的《孟子注》题辞中说,孟轲自撰法度之言,著书七篇,与《史记》同。又有外书四篇:《性善辨》、《文说》、《孝经》、《为政》。而《艺文志》则说,《孟子》十一篇,并为外书。旧本有四家注

  • 乐书要录

    三卷。撰者名氏不详。日本天瀑山人刊入所辑《佚存丛书》,题曰:史称天平七年日本遣唐留学生归,献《唐礼》一百三十卷,《大衍历经》一卷,《大衍历立成》十二卷及《乐书要录》十卷等,此书始在日本流传。《乐书要录

  • 读诗一隅

    四卷 清管干珍(生卒年不详)撰。干珍字松干,后改名干贞,江苏阳湖(今江苏武进县)人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进士,官至漕运总督,被议免官。是编凡四卷,分总说一条、国风七十条、小雅三十八条、大雅十九条、

  • 国朝诗萃

    二十一卷。清潘瑛、高岑同辑。潘瑛生卒年事迹均不详。高岑,字岘亭,河南商丘人。生卒年亦不详。官丰城知县。著有《眺秋楼诗》。此集为清诗汇编。清代人选清代诗有不少著作,如沈宗伯《清诗别裁集》,陈维崧《箧衍集

  • 晏子春秋校勘

    三卷。清黄以周(详见《礼书通故》)撰。此书为《晏子春秋》校勘记。黄氏据吴鼒所刊《晏子春秋》及卢文弨《晏子春秋拾补》,参校孙星衍刻本及凌澄初,梁处素、孙颐谷二校,参考了王念孙《读晏子春秋杂志》、洪颐煊《

  • 读楚辞

    一卷。附《楚辞人名考》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俞樾,字荫甫,晚号曲园居士。浙江德清县人,道光二十四年(1844)举人,道光三十年(1850)殿试二甲,赐进士出身,改翰林院庶吉士,授编修,

  • 学韵纲要

    二卷。清刘绍攽撰。绍攽三原(今陕西三原县)人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贡生。王兰生荐知什邡、南充等地。后归家主讲兰山书院,多所造就。博学通明,喜论古韵。尚著《四书凝道录》、《书考辨》、《周易详说》、《

  • 徐乐书

    一卷,汉徐乐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乐,燕郡无终(今属北京市)人。他曾上书言事物,被任命郎中。在《汉书·艺文志》纵横家类中有《徐乐》一篇,有人怀疑即其土崩瓦解一书。有人称《徐乐书》观万化之原,锁未形之患,

  • 大雅堂摘稿

    不分卷。明况叔祺(约1565年前后在世)撰。况叔祺,字吉甫。江西高安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,官贵州提学佥事。著有《考古词综》等。此集《千顷堂书目》不载。《江西通志》亦称是时王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