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珊瑚网

珊瑚网

四十八卷。明汪砢玉(生平详见《古今鹾略》)撰。此书成于崇祯十六年(1643)。此书分“法书题跋”与“名画题跋”各二十四卷。录汪砢玉自藏、目见和抄集的书画题识、题跋,以及收藏家的收藏目录。其间也有一些汪砢玉自撰的跋语,语说。书中搜集的名迹也很多。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中曾说,汪砢玉留心著述,所辑《珊瑚网》一编,与张丑《清河书画舫》、《真迹日录》并驾而行。按张丑从其高祖以下,四世鉴藏。汪砢玉之父汪爱荆与嘉兴鉴赏名家项元汴交好,筑“凝霞阁”以贮书画,收藏之富,甲于一时。可见汪砢玉与张丑之凭借大体相同。所以二人皆能搜罗荟萃,各成名著。二人之书相比,张丑的两本前后编次、年月皆不甚明确。汪砢玉此书则前列题跋,后附论说,较之张丑之书可谓纲目有致。但书中所载法书、多有目睹耳闻,据以著录,不都是汪砢玉所藏,而都一例载录,不曾注明,未免难于区别。中间所载原迹,或全文、或摘录,也没有标出。此书中其它方面亦有失于精审之处,如说唐刻《定武兰亭》有二石,焦山《瘗鹤铭》有三石,则见其真伪不辨。又以李邕书《云摩将军李思训碑》误为李邕《李思训碑》,以宋人所刻《临江帖》误为唐拓,则失其考据。但总观其书,瑕不掩瑜,其于宋、元诸家铭心绝品,以录极详,可见收藏之富,罕有其比。后来清代卞永誉《式古堂书画考》、厉鹗《南宋院画录》,皆借此书而成。另外此书于书跋之后有“书旨”“书品”,画跋之后有“画继”“画评”,皆杂录旧闻,难免挂一漏万。此书主要版本有:《适园丛书》本、路有抄本、振绮堂有抄本、知不足斋抄本,八千卷楼抄本、《美术丛书》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舒晓斋存稿

    三卷。清黄溶(约1729年前后在世)撰。黄溶字涪远,郓城(今山东郓城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雍正中贡生。溶工诗词。本集有诗二卷、词赋一卷,皆未合古人尺度。该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存目书著录。

  • 唐阙史

    二卷。唐高彦休(873-944)撰。高彦休号参寥子,籍贯不详。乾符甲午二十一岁举进士,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,官衔为摄盐铁巡官、朝仪郎、守京兆府咸阳县尉、柱国。书前有自序,称书作于僖宗年间,共五十一篇

  • 诗纬推度灾训纂

    一卷。清胡薇元撰。篇中“君子悉心研虑,推变见事也”条,引《匡衡传》:“诗者原性情而明人伦也,故治诗必通律历阴阳,而旁极乎性命之原,善推祸福以著,斯乃告往知来,圣门言诗之微旨也”;“烨烨震电”条,引京氏

  • 儒宗理要

    二十九卷。清代张能鳞见《诗经传说取裁》编。本书把宋五子(周敦颐、程颐、程颢、朱熹、张载)的著述分类编在一起,在每卷书前加一小序言,介绍该书,另外还加一“本传”,其中有周敦颐著述二卷、二程子六卷、朱熹著

  • 易经解注传义辨正

    四十四卷。清彭申甫撰。此书自汉至清凡名家注皆采入。如李氏集解、王弼注、孔氏正义、程传、朱子本义等。至清代只取李光地、王夫之,间及顾炎武、王引之等说。并包群书,荟萃古注,可谓至详至备。其辩正部分则偏重义

  • 易学变通

    六卷。元曾贯(生卒年不详)撰。曾贯,字传道,泰和(今属江西)人。天历元年(1328)举人,官绍兴府照磨。元末弃官家居,后御敌战败而死。著有《易学变通》、《四书类辨》、《学庸标目》,后二书皆湮没不传。该

  • 大戴礼记

    十三卷。汉戴德(生卒年不详)编。德字延君,西汉梁治(今河南商丘)人。曾任信郡王(刘嚣)太傅。与其兄戴圣同学《礼》于后苍。宣帝时曾立为博士,称“大戴”,也叫“太傅《礼》”,为当时今文礼学“大戴学”之开创

  • 古今善言

    一卷。东晋南朝时范泰(?-428)撰。泰字伯伦,顺阳(今属河南省)人。初仕晋,为太学博士,后入宋,任金紫光禄大夫,元嘉三年(426),进侍中,国子祭酒等职。据《南史·范泰传》载,泰一生博览篇籍,好为文

  • 说文字原引

    一卷。清何其杰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其杰字俊卿,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何氏自序云,同治十三年(1874)从京师返里,发现已就外傅的长孙炳森不会使用《说文解字》,正如黎永椿所说“少读《说文》苦难寻检”,“因

  • 事物绀珠

    四十一卷。明黄一正(生卒年不详)编。黄一正字定父,扬州(今属江苏省)人。本书成于万历年间。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四十六卷。视其书目,自天文、地理至琐言、琐事,共四十六目,非四十六卷。书中所录的典故,割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