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浅见录

礼记浅见录

十六卷。朝鲜权近(1352-1409)撰。权近,朝鲜高丽末叶李朝初期哲学家,原名权晋,字可远、恩叔,号阳村,安东(今地不详)人,出身贵族,文科及第,王氏高丽期间两次出使中国明朝,力主亲明政策,后因礼部咨文之祸而被流放;1392年,李氏朝鲜建立后,重新被录用,官至中枢院使,并再度出使明朝为改善两国关系作出了贡献,被封为一等使命功臣,曾受命编纂《东国史略》,著有《入学图说》,《阳村集》《五经浅见录》《东贤事略》。是书乃依宋陈澔《礼记集说》之本,而复为之集释。《礼记》虽小戴所集,然多为周秦儒家之书,如《大学》之言正心修身、诚意、格物致知、齐家治国平天下,《中庸》之言性道,《曲礼》之言敬,《檀弓》之言丧礼,《儒行》之言威仪,《礼运》之言经国,皆儒家之经世思想。汉代经师,如马融、卢植等,虽为之注释,然于精义少有发明,至宋二程表章于前,朱熹发挥于后,其学始复大明。陈澔乃集诸家之说荟萃为一书,在当时实为善本。权近是书乃厘其伪脱,次其简编,仿《大学章句》之例,定为经传;文义有可疑者,皆有论辨,析理甚精,而持论甚正,足称陈氏之功臣。惟《礼记》本汉人戴圣撰集,其中有七十子后学之遗文,亦有汉儒之撰,何者为经,何者为传,证佐甚少,殊难考订。昔朱熹强分大学经传,为学人讥,而权近之分《礼记》,亦未免有造作之嫌。是书初刊于耽罗,未几板毁,故原本传者稀少,今朝鲜所流传之本,为宋廷奎幼文所重刊者,即奎章阁藏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忠愍公诗集

    三卷。宋寇准(961-1023)撰。寇准,字平仲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东北)人。北宋大臣、政治家。太平兴国进士。景德元年(公元1004年)任宰相。寇准参决政事,正直敢言,为太宗所信重,尝以魏征相比。晚

  • 孟子章指

    二卷。汉赵岐(约108-201)撰。岐字邠卿,京兆长陵(今陕西咸阳东北)人。东汉经学家、画家。著有《孟子章句》。岐注《孟子》,每章之后,各附以说,标为章指。题辞说,所作《章句》,具载本文,章别其指,分

  • 河图洛书同异考

    一卷。清冉觐祖撰。觐祖字永光,号蟫庵,中牟(今河南鹤壁市西)人,康熙年间进士,官至翰林院检讨。冉氏之学以朱子为宗,其对河图洛书的论述,均本于《易启蒙》。作者认为河图主互,洛书主对,河图下右之一与九,四

  • 周易观象

    四册。清蒋绍宗撰。绍宗字湜庐,吉林长白县人,嘉庆举人,官至湖南石门、沪溪、浏阳等县知县。此书系其官湘潭时所著,不分卷数。书前有河图、洛书、小横图、大横图、先天图、圆方之图、后天图。分上下经、上下系、说

  • 蓝涧集

    六卷。明蓝智撰。蓝智,字明之,崇安(今属福建)人,生卒年不详。蓝智为蓝仁之弟,元末弃去科举,与其兄共师杜本,倡和为诗。洪武十年(1377)以荐受广西按察司佥事,颇有廉声。后卸职归里,著有《蓝涧集》六卷

  • 毛诗序义

    一卷。南朝周续之(377-423)撰。清王谟辑。《宋书》、《南史》周续之传皆云周氏通毛诗,然其著作见于著录者唯有《圣贤高士传注》三卷。《毛诗序义》为清王谟从《北堂书钞》、《颜氏家训》中各辑一条,《匡谬

  • 吴菘圃年谱

    一卷。清吴璥(1747-1822)自述。吴璥字式如,号菘圃,浙江钱塘人(今余杭)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进士,历任编修,侍讲学士,河南布政使、巡抚,河东河道总督,江南河道总督,刑部、吏部尚书,协办

  • 南朝史精语

    十卷。宋洪迈撰。该书摘录南朝宋、齐、梁、陈四史中古隽之语,谓之精语,次第成篇,计有《宋书》四卷、《齐书》三卷、《梁书》二卷、《陈书》一卷。该书有清浙江王启淑家藏本传世。

  • 读书札记

    ① 八卷。明徐问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问字用中,号养斋,武进(今属江苏)人。弘治十五年(1502)中进士。历任广平推官、刑部主事、南京户部尚书等职。学者称养斋先生,其学以朱熹之学为宗。著有《山堂萃稿》等

  • 大学中庸读

    二卷。明姚应仁撰。姚应仁详《檀弓原》条。此书成于万历二十三年(1595),据伪石经本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书中多引佛经以为论据,旨在援佛入儒。《四库全书》采用者为浙江汪启淑家藏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