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筠轩清秘录

筠轩清秘录

三卷。旧本题明董其昌(详见《画禅室随笔》条)撰。分上、中、下三卷,上卷为论玉、论古铜器、论法书、论名画、论石刻、论窑器、论晋汉印章、论砚、论异石、论珠宝十个子目,持论允当,颇中要旨,可为艺术鉴赏之指南。卷中为论琴剑、论名香、论水晶玛瑙琥珀、论墨、论纸、论宋刻书册、论宋绣刻丝、论雕刻、论古纸绢素、论装褫收藏十个子目,亦很有实用参考价值。如末论装褫收藏中,“凡书画法帖,不脱落,不宜数装背,一装背,则一损精神。此绝然无疑者。”又如“凡法书名画,古帖古琴,至梅月八月,先将收入窄小匣中锁闭。其匣以杉板为之,内勿漆油、糊纸,可免湿霉。以纸四周糊口,勿令通气,庶不至霉白。……又书画帖,平时十余日一展玩,微见风日,不至久卷作霉。……”收藏之法,实过人矣,至今仍很适用。至于“展玩书画有五不可,谓灯下、雨天、酒后、俗子、妇女也”条,后二不可则失于偏颇。卷下为叙赏鉴家、叙书画印识、叙法帖源委、叙临摹名手、叙奇宝、叙斫琴名手、叙唐宋锦绣、叙造墨名手、叙古今名论目九个子目,介绍了各方面的能家名手,末叙古今名论目中,介绍了宋人《琴式图》、王僧虔《图书会粹》等几十篇与本书内容有关的名论供大家参考。很有实用价值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杂家类存目中称此书为伪书,是书贾将张应文所撰之《清秘藏》二卷析为三卷,以董其昌名重,乃伪托其名,并伪撰陈继儒序于书首,以炫俗射利。但书末有董其昌次子董祖常作的短跋,其中云“此系先公中年手辑之编。名位既崇,见闻益广,每欲增订,而祇事公家,鲜有暇日,书僮窃录,遂以流传。”据此跋中所称,此书又似为董其昌所亲撰。有《学海类编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单行本。不论怎样,此书足可供研究古文物器具者之参考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利营田图说

    一卷。清吴邦庆撰。吴邦庆,见《畿辅水利辑览》条。考此书之作,大旨以为当时水田虽已兴修,而水利之赢缩无常,或有改为旱田者,恐遗迹渐湮,日久则难求访。故取直录各州县之舆地形势及河道源流,计里开方,为图说一

  • 东皋子集

    三卷。唐王绩(585-644)撰。王绩字无功,号东皋子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初唐诗人。隋名儒王通之弟。其性好学,有奇思。隋时授秘书省正字,出任六合县丞,入唐曾官太乐丞。长期赋闲在乡,纵酒自适。史

  • 崇明县志

    ①二十卷,首一卷。清赵廷健修,韩彦曾等纂。赵廷健,字乾若,陕西富平人,进士,乾隆二十四年(1759)知崇明县事。韩彦曾,清长洲人,官司经局洗马。此志卷首列序文、目录、凡例,凡志十有二,其建置二卷,赋役

  • 分毫字样

    一卷。无撰人名氏,清马国翰辑本。马氏序曰:“《分毫字样》一卷,撰人缺。按《唐志》有欧阳融《经典分毫正字》一卷。《崇文书目》曰:唐太常博士欧阳融撰《辨正经典文字》,使不得相乱。篇帙今阙。全篇止《春秋》中

  • 溆浦县志

    二十四卷,首一卷,清齐德五修,舒其锦纂。齐德五,介休人,曾任溆浦县知县。舒其锦,邑人,曾任保靖县训导。考淑浦置县始于汉代,初名义陵,新莽时一度更名建平,旋复旧,至唐武德初改为溆浦,迄无更易。溆浦至康熙

  • 王太傅集

    二卷。明王越(1423-1498)撰。王越,字世昌,浚县(今河南浚县)人。明景泰二年(1451)进士,天顺中以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,巡抚大同,进兵部尚书。成化十年(1480)封威宁伯。弘治七年(1494

  • 金匮要略注

    四卷。清张志聪(详见《素问集注·灵枢集注》)撰。《金匮要略》自林亿从张机《伤寒论》中辑录校订出来之后,为之作注者,元明以来不过寥寥数家,其中较好的注本有徐彬《金匮要略论注》,有论有注,较为详赡。张氏此

  • 小学考

    五十卷。清谢启昆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启昆字蕴山,号苏潭,江西南康人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进士,官至广西巡抚。著作尚有《西魏书》、《粤西金石志》、《树经堂集》等。是编乃补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之作。依《经义

  • 清代进书表录存目

    一卷。清钱恂撰。钱恂(约1853-1923年),生平不详。曾编《天一阁书目》若干卷、《壬子文渊阁所存书目》五卷补目一卷等。该目集有清一代各类进书表一百余篇,按进书年序编排为目,颇有考证史事价值。如《进

  • 呜秋集

    二卷。明赵迪撰。赵迪,字景哲,自号白湖小隐,怀安(今河北怀安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据其子赵壮称“先人值多故,投老林泉”,知其乃逃世隐居者。著有《呜秋集》。是集为诗集,乃其子赵壮所刻,凡二卷。集前有明永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