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义述闻

经义述闻

三十二卷。清王引之撰。王引之生平事迹见“广雅疏证补正”。清周中孚《郑堂读书记》曰:“国朝王引之撰。伯申之父怀祖著有《广雅疏证》一书,于声音文字训诂,一以贯之;而其治经也,诸说并列,则求其是;字有假借,则改其读;其所为说,俱见于《广雅疏证》中。伯申即本《疏证》所诠,及平日所闻于其父者,旁征曲喻,证明其说,日积月累,遂成此帙,故曰《经义述闻》。”王引之自序曰:“引之过庭之日谨录所闻于大人者以为圭臬,日积月累,遂成卷帙。既又由大人之说,触类推之,而见古人之诂训有后人所未能发明者,亦有必当补正者,其字之假借,有必当改读者,不揆愚陋,辄取一隅之见,附于卷中,命曰《经义述闻》,以志义方之训。”是书对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周礼》《仪礼》、《大戴礼记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、《尔雅》诸书详加考辨,驳正汉唐旧注凡一千七百六十一条。附有《春秋名字解诂》、《太岁考》和《通说》各两卷。《通说》各条,或考辨名物源流,或申发训诂条例,或发明假借,十分精审。王氏父子之学一是以声音通训诂,一是实事求是不主一家。王氏父子学养深厚,又能掌握正确的治学方法,故其成就卓著,《经义述闻》为“王氏四种”之一,其价值素为学者所尊崇。阮元《经义述闻序》曰:“《经义述闻》一书,凡古儒所误解者,无不旁征曲喻,而得其本义之所在。使古圣贤见之,必解颐曰:吾言故如是,数千年误解之,今得明矣。”《郑堂读书记》曰:“然其为书,有《九经古义》之精核,而更加详明;有《经义杂记》之详明,而更加精核;当与《潜研堂文集》《答问》数卷方轨并驾,未知其孰先孰后矣。”是书凡两千零四十五条,皆摘经句为题而解释之,或关乎校勘,或关乎训诂,或关乎制度,或关乎文例等,如卷五“终风且暴”条曰:“家大人曰:《终风篇》‘终风且暴’,《毛诗》曰:终日风为终风。《韩诗》曰:终风,西风也。此皆缘词生训,非经文本义。终犹既也,言既风且暴也。《燕燕》曰:终温且惠,淑慎其身。《北门》曰:终窭且贫,莫知我艰。《小雅·伐木》曰:神之听之,终和且平。《甫田》曰:禾易长亩,终善且有。《正月》曰:终其永怀,又窘阴雨。终字皆当训为既。既终语之转,既已之既转为终,犹既尽之既转为终耳,解者皆失之。”是书卷首引之自序作于嘉庆二年(1797年)三月二日,书当于此时完成。阮元序作于嘉庆二十二年(1817年),序云:“嘉庆二十年南昌卢氏宣旬,读其书而慕之。既而伯申又从京师以手订全帙寄余,余授之卢氏,卢氏于刻《十三经注疏》之暇,付之刻工。”可证此书刊于嘉庆二十二年(1817年),为南昌卢宣旬所刊。道光七年(1827年)十二月京师寿藤书屋重刊。中华书局《四部备要》本据道光七年本重刊。初刊本为十五卷,道光七年本折为三十二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陵癸甲摭谈

    一卷。清谢炳撰。谢炳,字介鹤,江苏苏州人,生卒年月及生卒事迹未详,曾被太平军所俘。该书记其癸丑、甲寅两年间被俘时之见闻。自咸丰三年(1853)正月二十九日至咸丰四年(1854)七月三十日。记述太平军在

  • 曲录

    六卷。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王国维字静安,一字伯隅,号观堂,浙江海宁人。近代著名学者。自1907年起,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,著有《宋元戏曲考》、《人间词话》等,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。

  • 容斋四六丛谈

    一卷。宋洪迈(1123-1202)撰。洪迈生平详见《史记法语》条。此集为洪迈从《容斋五笔》中掇其论四六之言别为一卷。疑与《容斋诗话》为同时所辑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其集说:“所论较王铚《四六话》、谢伋《

  • 勿自弃轩遗稿

    一卷。清华嵘(?-1863)撰。华嵘,字藕船,云南昆明人。举人出身,曾官至他郎普洱丽江训导。公元1863年,爆发马荣起事,攻入五华书院,杀死总督潘铎等。时华嵘也在场,同时遇难。是书首有同治丙寅(186

  • 枣林诗集

    不分卷。明谭迁(1593-1657)撰。谭迁字孺木,号观若,浙江海宁人,清初史学家。少有奇才,终身不仕,立志编修明史,能诗,著有《枣林诗集》、《枣林杂俎》、《北游录》、《西游录》等书。该诗集以古近体诗

  • 无上秘要

    一卷。作者不详。宋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记有此书,称“元始天尊说”。此本所收,仅数十则,而且次序杂乱。书中所述,要旨是推演尸解之术,又涉及火解、兵解之术等,其说荒诞不经。书中还有司命东乡君之语,并提及张

  • 考工记考

    一卷。清吕调阳撰。调阳有《汉地理志详释》,已著录。书首有自序,大抵言《考工记》为东周后齐人所作,其说与孙诒让《周礼正义》合,大致不诬。王宗涑有《考工记考辨》,专考车制;是书则赅贯《考工记》全文,但不能

  • 金华经籍志

    二十七卷。胡宗懋撰。胡宗懋,生卒不详。此目为收集金华郡所辖金华、兰溪、东阳、义乌、永康、武义、浦江、汤溪等八县所著书籍,依四部编排。首列书名、卷数,次著录撰者时代、姓名、籍贯,再为引据史志中各种书目的

  • 二徐书目合刻

    二种。王存善辑。所谓“二徐”,指昆山徐乾学、徐秉义。二人均为清代藏书家,徐乾学命名藏书之所为传是楼,其义盖取其教诲诸子“所传者惟是矣(指藏书)”语。徐秉义之藏书处名为培林堂。《二徐书目合刻》二种为《传

  • 鶡冠子注

    一卷。清王闿运(1832-1916)撰。闿运著有《周易说》,已著录。《鹖冠子》一书,本为伪书,而错乱特甚,几乎难以句读。注释此书,当先校勘。能解释则释之,其义不知,当存阙以待后人补之。闿运注释此书,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