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传小记

经传小记

三卷。清刘台拱(详见《论语骈枝》)。台拱秉承家学,深研程朱理学,并以圣贤之道约束自己,但又不专主一家。汪中《述学别录》有《与刘端临书》称:“每以足下笃信宋人为恨”。但台拱解经,却一本汉学,专主训诂。本书即是台拱训释儒学典籍的著作,检摘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等典籍中的某些疑难章句,加以训释,并在训释中阐发其义,间附己见。台拱治经,不为虚词臆说,凡所发明,旁引曲证,与经文上下语气吻合,很少穿凿,精思卓识,坚确不移,往往能阐明先儒不发之秘。对于汉宋诸儒之说,不专主某一家。如《尚书》“惟天阴骘下民”,认为“阴”就是“暗”,意近“冥冥”,“骘”是古“陟”字,“骘下”就是“骘降”。并引征古籍中多种同类用法加以佐证,如《周颂》“无曰高高在上,陟降厥土,日监在兹”,使读者能举一反三。又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“主人戒宾,宾拜辱”,认为这里凡是说“拜”的,都是再拜,本篇说“拜”,下篇都说“再拜”可以为证。《礼记·曲礼》“食飨不为概”,认为祭品当有定制,“食飨”专指宾客,因此“不为概”。举凡此类,训解都颇为精确。台拱虽因世传,敦崇宋儒,但对汉学传统也相当重视,因此精通训诂,熟谙考证,书中旁征博引,务求穷通,所阐发的诸经义理,并不偏执宋儒之说。如《礼》“君子抱孙不抱子”,宋儒张载说这是父亲出于维护尊严的需要,因而不抱子,台拱认为这话偏离了书的本旨,而借言不知也可抱子,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,这不是失礼。现存主要版本有广雅书局丛书本,《皇清经解续编》也予以收录。又:此书尚有《续》一卷,是本书刊行后,台拱所作,有《诗》一条,《周礼》一条,《仪礼》六条,《礼记》二十条,《尔雅》十六条,《大戴礼记》七条,以及《韩诗外传》、《说苑》、《新序》各数条,纠订讹谬,类多可取,有传抄本,《刘端临先生遗书》本(嘉庆本、道光本),广雅书局丛书本(见《杂著·刘氏遗书》),《皇清经解续编》本(南菁书院本、蜚英馆石印本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坦斋通编

    一卷。南宋邢凯(生卒年不详)撰。此书原来不著撰人姓名,《说郛》收入此书时,题曰宋邢凯撰。邢凯生平事迹不详。书中记载乾道辛卯(1171)王宁为武宁宰,其家充任里正,可知邢凯为武宁(今江西武宁)人。书中记

  • 周易象训

    十二卷。清姚球撰。姚球字颐真,无锡(今属江苏)人。姚球在凡例中说他在辛未年二十七岁时才读《周易》。二十余年间他见到的注疏有一百三四十部。此书虽用古本分十二篇,但篇数迥异。其分《象传》于爻传之外,本于宋

  • 尽言集

    十三卷。宋刘安世撰。刘安世(1048-1125),北宋大名(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)人。字器之,世称元城先生。熙宁进士。历任左谏议大夫、宝文阁侍制。刘安世为人忠孝正直,弹击权贵,尽言不讳且语辞激切,被称为

  • 东朝记

    一卷。原题海上王泌著。王泌,生平事迹不详。因懿文太子最初读书大本堂,故题书名《东朝记》。是书记述明懿文太子和建文帝诸事迹。多为《明史》未载,或有异。有《广百川学海》本。

  • 餐秀集

    二卷。清黄千人(约1711年前后在世)撰。黄千人字证孙,余姚(今浙江绍兴)人,黄宗羲之孙,生卒年均不详。黄千人官泰安县丞。工诗。著有《餐秀集》。是集凡二卷。为其同官觉罗普尔泰所刊。前有普尔泰序、颜懋价

  • 金陵名贤帖

    八卷。不具刻者姓名,只于每卷末尾有“万历乙卯徐氏勒成”篆书八字。该帖八卷共收五十二位金陵一地的名贤书迹,所采内容以诗为多,间有尺牍、序记等,真草隶篆四体皆备,并列其姓名及职务或身份,其中大多为其它诸帖

  • 潜庄文钞

    六卷。清卜起元(1814-?)撰。卜起元,江苏武进人,布衣。文钞卷一有论周易、屯田、史论各篇;卷二至卷六,书简居其七、八,其中三篇呈林则徐,余若干或致郡守、或致县令,意在自荐入仕,其才堪用、其志可悯。

  • 集孝经郑注

    一卷。陈鳣(1753-1817)辑。陈鳣字仲鱼,号简庄,又号河庄,浙江海宁人。嘉庆四年(1799)举人。陈鳣博学好古,精训诂学。著述有《声类拾存》、《续唐书》、《石经说》、《简庄缀文》,《松砚斋随笔》

  • 历代内侍考

    十卷。明毛一公撰。一公字震卿,遂安(今浙江淳安县)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十七年(1589)进士,官至给事中。该书乃记载宋代以前内侍太监事迹的专著。作者选自春秋至宋的太监人物,按时代编排,各叙其人善恶之行,

  • 古今彝语

    十二卷。明汪应蛟编辑。应蛟,婺源(今江西省婺源县)人。万历二年(1574年)进士,官至南京户部尚书,生卒年不详。著有《中铨》、《病吟草》等。《古今彝语》杂录史文,上自唐虞,下迄于元代,范围极广,漫无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