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荀子杂志

荀子杂志

八卷。清王念孙(见《广雅疏证》条)撰。王念孙是清代小学校勘大家。他的主要著作有《广雅疏证》十卷,《读书杂志》八十二卷,《志余》二卷。对各书不是全加校释,而是摘其一句或一条,考校诠释。凡立一说,必举古书,博采证据,之后才论定,故《清代通史》卷中第三篇十二章,说他所著书“最足令人信服,苟无强有力之反证,不足驳其说也。”是书为《读书杂志》第八种。念孙据卢文弨《荀子校本》与钱佃《校本异同》相校,详加考释,遂撰此书。书已付印,顾广圻复以手录吕钱二本异同示之。念孙因知吕本有刻本影钞本之不同,钱本亦有二本,不但钱与吕字句多有不同,即同是吕本,同是钱本,亦不能尽同。乃复阅详析,撰《补遗》一篇,附于书后。《补遗》略分二部,前为念孙及其子引之之说;后为顾广圻所校,可知其用力之勤矣。《王制》篇“析愿禁悍”,从《韩诗外传》作“折暴禁悍”。补遗读“愿”为“原”。《王霸》篇“两者并行而国在,上偏而国安,在下偏而国危,”谓“而国”二字衍,《补遗》谓“国在”断句,下“在”字衍。”《礼论》篇,“不法礼,不足礼,谓之无方之民,法礼足礼,谓之有方之士,以为足礼谓重礼,不足礼谓轻礼。”《补遗》谓二“足”字并“是”字之误,皆订前说之误者也。又如《非相》篇“善于后世”,引之谓“善”为“”字之误。《成相》篇,“欲衷对,言不从。”念孙谓“衷对”当为“剖衷”,未可尽据。即“成相”二字,引之谓成相者,成此治也。又荀子用语,与他书不同,如察辩对文,类法互用,念孙之言甚详,此读荀书者所不可不知也。有同治庚午金陵书局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尺牍清裁

    六十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明王世贞(1526-1590)编。王世贞字元美,号凤州,弇州山人。太仓(江苏)人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。授刑部主事,历员外郎、郎中。官至刑部尚书。本书沿袭杨慎原本而增修之

  • 伪豫传

    一卷。宋杨尧弼撰。记载宋刘豫降金,被金人立为傀儡皇帝始末。书中载有诸如戒令、农桑、诏牒、官册、修十一税法、诏谕士民榜等政治、法令方面内容。杨尧弼曾为刘豫部下,豫败后复归宋,故其所记事多为亲见,较为真实

  • 槿花村吟存

    不分卷。清夏昆林撰。夏昆林清末人,籍江苏高邮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其人少负异才,不乐仕进。诗学于父,而练于酬唱。《槿花村吟存》一帙,事不出家庭,足不越里党,或看花而步月,或即景以怀人,皆形诸笔端。虽然

  • 澹勤室诗

    六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清傅寿彤(1818-1887)撰。寿彤字青余,晚号澹叟,贵州贵筑(今贵阳)人。道光举人,咸丰进士,改庶吉士。光绪时官河南按察使,旋署河南布政使。平生笃守阳明之学。工书法,师事何绍基

  • 唾居随录

    四卷。清张贞生(详见《玉山遗响》)撰。张贞生家居在玉山下的草屋,取名“唾居”,在此阅读文书所得随意笔记,删编成帙,故名《唾居随录》。全书共九百八十三条,内容皆其讲学之语,讲理论性,文句多沿用明代陈继儒

  • 山舟纫兰集

    二卷。清陈敬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敬,字端宁,号髻儒,江苏娄县(今上海松江)人,陈虞在之女,周忠忻之妻。清代文学家,诗人。幼即工诗词,兼工画花卉翎毛。在世二十六年。著有《绣余杂咏》、《名媛缓针》、《古今

  • 北海三考

    六卷。清胡元仪撰。元仪字子戚,湖南湘潭人。光绪十一年(1885年)拔贡,师事番禺陈澧。此书前有元仪自叙,作于光绪二年(1876年),又有元仪后序,作于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此外还有孙文昱跋。此书分

  • 医家心法

    一卷,清高鼓峰(详见《己任编》)撰。此书又称《四明心法》。卷中列诊法、脉义、方论、药物等八篇,认为临证应先察内外、脏腑经络、新久虚实、食痰气血等,并以脉合诊。诊法共十二则。又列二十五方,概治五脏诸病,

  • 吕氏春秋平议

    三卷。清俞樾(1821-1906)撰。樾字阴甫,浙江德清人。《吕氏春秋平议》为樾《诸子平议》之第十种。在这部书里,樾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,如《贵公篇》“大疱不豆”,豆读为剅,《先己篇》“故事莫功焉”,训

  • 越绝书

    十五卷。东汉袁康撰。袁康,东汉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《越绝书》一名《越绝纪》,不著撰人名氏,据书中《吴地传》推测,此书系由袁康、吴平辑录。主要记述吴越二国史地及伍子胥、子贡、范蠡、文种、计倪等人的活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