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词家辨证

词家辨证

一卷。清李良年(1635-1694)撰。李良年生平事迹见《秋锦山房词》。两宋以来笔记诗话中,论词甚多,良年因辑录之。前无序目,内无标题,采辑既不完备,体例亦芜杂不伦。如第九叶《醉翁琴趣》外篇一节,见于《吴礼部诗话》。第十叶李白〔菩萨蛮〕、〔忆秦娥〕一节,见于《少室山房笔丛》庄岳委谈。第十二叶周美成〔应天长〕〔过秦楼〕一节,第十三叶秦少游〔满庭芳〕一节,并见于毛本附注。第十八叶李白〔仙女下〕一节,见于《苕溪渔隐丛话》,而良年不言其书名,似若出自己手,可谓草率之甚。其书主要辑录前人考辨词体的有关言论。计有四十五则。引用古籍例无卷次,也有不注出处的条目。此书引用的材料系从清代徐釚所编《词苑丛谈》当中抄录,原书即有“辨证”一类,所录与所谓《词家辨证》相较,一条不差。初见曹溶所编《学海类编》,以后又曾收入《丛书集成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

    五卷,附录一卷。清吴寿旸编撰。吴寿旸(约1763-1833),字虞臣,藏书大家吴骞之子。吴骞(1733-1813)字槎客,又字葵里,号兔床,浙江海宁人,祖籍安徽休宁,平生酷爱藏书,不惜倾囊购置,曾得乡

  • 州县提纲

    四卷。宋陈襄(1016-1080)撰。陈襄,字述古,号古灵。福州候官(今福建福州)人。宋仁宗庆历二年(1042)进士。调浦城主簿。历知常州、杭州。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、银台司兼侍读,判尚书都省。有《古灵

  • 谦斋诗稿

    二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清曹庭枢(1706-?)撰。曹庭枢字六芗,嘉善(今浙江嘉兴)人,卒年不详。雍正元年(1723)副榜贡生。乾隆元年(1736)荐举博学鸿词。集中载有《午门谢颁月廪恭纪》诗。本集皆游京

  • 春秋大成

    三十一卷。首《图考》一卷。明冯如京汇纂。如京字秋水,一字紫乙,代州(今山西代县)人。顺治拔贡,授永平知府,累迁广东左布政使。著有《秋水集》。《春秋大成》一书汇辑诸家《春秋》解说,经传兼备,与《四书》互

  • 睫巢集

    六卷。《后集》一卷。清李锴(1686-1755)撰。李锴字铁君,一字眉山,汉军正黄旗(亦作奉天铁岭)人。乾隆元年(1736)荐试博学鸿词,罢归,后诏举经学,以老病力辞。李锴性友爱,淡于荣利,雅好山水,

  • 洪范说

    一卷。清李光地(1642-1718年)撰。李光地字晋卿,号厚庵,福建安溪人。康熙年间进士,官至文渊阁大学士。李光地治程朱理学,曾奉命主编《性理精义》、《朱子大全》等书,著有《榕村全集》。卷首有李光地自

  • 叶书

    一卷。清黄生(1622-?)撰。黄生字扶孟,安徽歙县人。明朝诸生,自幼勤奋好学,一生擅长六书训诂研究,对文字的切声、演化研究颇深,对古音古训大都进行考证。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对黄生均有传述。他的著述多为考

  • 诗法家数

    一卷。旧题元杨载(详见《杨仲宏集》)撰。是编论诗大多庸俗肤浅,例尤猥杂。如开卷即云:夫诗之为法,有其说焉,赋比兴者,皆诗制作之法。然有赋起,有比起,有兴起云云。殆似略通字义之人,强作文语,已为可笑。隔

  • 朱文公易说

    二十三卷。宋朱鉴编。监字子明,婺源(今属江西)人,为朱熹嫡长孙。以荫补迪功郎,后仕之吏部侍郎,湖广总领。此书《宋志》失载,《宋志补》及《经义考》始载之。原本前有淳祐壬子(1252年)子明《自序》,称先

  • 春秋牒例章句

    一卷。汉郑众(?-83)撰,清马国翰辑。郑众字仲师,河南开封(今河南开封)人,兴子。年十二从父学《左氏春秋》,明《三统历》,作《春秋难记条例》,兼通《易》、《诗》。建初六年为大司农,其后受诏作《春秋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