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论

诗论

一卷。程大昌(1123-1195)撰。程大昌字泰之。徽州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南宋考据学家。绍兴二十一年进士,曾任太平州教授、吏部尚书等职。著有《禹贡论》、《演繁露》、《易老通言》、《考古论》等。《诗论》原为《考古论》的一部分,除《诗论序》外,共十七论。该书专门考证《诗经》的体制,入乐和大小序等问题。他论证了《诗序》非子夏所作,并成为南宋时代废序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用更详尽的考证论述了《南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各以所配之乐而得名,并依此而分类。这个结论已所学界所公认并经常称引。但认为二南之外的十三国风都是不入乐的“徒诗”,则失之偏颇。《诗论》是南宋考据学代表作之一。有《芝园秘录初刻》本、《艺海珠尘全集》本(甲集)、《学海类编》本,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鲁斋遗书

    八卷。附录二卷。元许衡(1209-1281)撰。衡字仲平,号鲁斋。怀孟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。尝从姚枢、窦默等讲习程朱理学。中统元年,被忽必烈召至京师。后参与放定元朝朝议、官制。累官至中书左丞、集贤大学

  • 道德经达诂

    二卷。清胡薇元(详见《霜菉亭易说》)撰。《道德经达诂》释解《老子》,其篇章次第均依魏王弼本。每章之后,粗略说明解释经文大意,其间注释语句基本明确、通达。只是以“天三地七解玄牝;以阴阳金水解雌雄;炼精华

  • 四书讲义参真

    十九卷。清党瀛编辑。党瀛,字海峰,陕西武功(今陕西武功)人。是书首有钱宝琛、凌泰封、张祖基三序,《论语》十卷、《大学》一卷、《中庸》一卷、《孟子》七卷。大旨遵《朱子章句集注》,集诸儒异同,间或也自抒所

  • 易笺

    八卷。清陈法撰。陈法字定斋,贵州安平(今平坝)人。康熙五十二年(1713)进士。官至直隶大名道。乾隆十年(1745)因河决陈家浦,引咎自劾,革职发军台效力。后放归,主讲贵山书院十八年。此书系其居军台时

  • 在陆草堂集

    六卷。清储欣(1631-1706)撰。储欣字同人。江苏宜兴人。生平见《春秋指掌》(辞目)。储欣早年以八股文负名东南沿海,其古文谨洁明畅,有唐宋家法,大致与苏轼相近。储欣生前曾亲手编订文集,收文二百余篇

  • 光绪余杭县志稿

    不分卷。褚成博纂。此志无序目,是一篇未完成之志。考其职官表,开始于嘉庆年间纂修,选举表终于光绪二十九年(1903),此稿当在嘉庆、光绪之间。上接嘉庆志,各门有所增补,后半部重新撰写,选材精当,序列井然

  • 中州人物考

    八卷。清孙奇逢(详见《读易大旨》)撰。本书为作者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时所作,收二百余人,分理学、经济、忠节、清直、方正、武功、隐逸七类,每类一卷,其第八卷为《补遗》和《续补》。所收除忠节类之末附元蔡

  • 鹤征录

    八卷。鹤征后录十二卷。清李富孙(详见《春秋三传异文释》)等撰。该书记康熙十八年(1679年)与乾隆元年(1736年)两科召试博学鸿词事。前者荐举一百八十六人,其中五十六人中选;后者荐举二百六十七人,其

  • 玺印姓氏征

    二卷。附姓检一卷。罗振玉撰。罗振玉,详见《殷墟书契》条。姓氏书,前人有很多著作。由于近代考古的深入发展,发现了不少周秦两汉的古玺印,而其中所载姓氏,有很多是以前姓氏书中所没有的。在罗氏之前,吴大澂曾著

  • 华延年室题跋

    三卷。清傅以礼撰。傅以礼,生卒不详,原籍河北大兴,后寄居浙江山阴(今绍兴),为清末著名的文献学家。作者对明亡后的南明政权极为重视,曾拟编纂一部《明史续编》,而此目收录明末清初典籍为数甚多。有清宣统中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