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颜鲁公集

颜鲁公集

十五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《年谱》一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唐颜真卿(709-785)撰。颜真卿,字清臣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开元二十二年(724)举进士,开元二十四年(726),登拔萃科。任醴泉县尉,累迁殿中侍御史。为杨国忠所恶,出为平原太守。“安史之乱”时,与其兄颜杲卿起兵抵抗,有十七郡响应,推为盟主,合兵二十万,攻克魏郡。长安陷落,颜真卿弃郡渡河,至凤翔。任宪部尚书,迁御使大夫。后为李辅国所忌,贬为蓬州长史。后历任吏部侍郎、尚书右丞、吏部尚书等。封鲁郡公,故世称“颜鲁公”。颜真卿书法与柳公权并称“颜柳”,也称“颜体”,对后世影响甚大。据因亮《颜鲁公行状》和令狐恒《颜鲁公神道碑铭》载,颜真卿著作甚丰,有《卢陵集》、《临川集》、《吴兴集》等。但原书均已早佚。北宋时,有吴兴沈氏采缀遗佚,编成《颜鲁公集》十五卷。刘敞为三序。但称沈侯而不著名字。嘉祐年间,又有宋敏求收集其遗文,另行编本,亦作十五卷,江休复《嘉祐杂志》极称“其采录之博”。然至南宋时,亦多漫漶不完。南宋嘉定年间,留元刚守永嘉,得宋敏求所编《颜鲁公集》残本十二卷,失其三卷,重新编次。乃以所见颜真卿文别为补遗,并撰年谱附之,自为后序,仍为十五卷。但沿及明代,亦不甚传。今世所行乃万历中颜真卿裔孙颜允祚所刊。脱漏舛错,尽失其旧。独此本为锡山安国校刊行世。虽已分十五卷,然犹留元刚原本。颜真卿大节,炳著史册。文章典博庄重,亦称其为人。集中《庙亨议》等篇,说礼尤为精审。特收拾于散佚之余,即留元刚所篇,亦不免阙略。今考其遗文之见于石刻者,往往为留元刚所未收。谨详加搜集,得殷府君夫人《颜氏碑铭》一首,《尉迟迥庙碑铭》一首,《太尉宋文贞公神道碑侧记》一首,《赠秘书少监颜君碑碑侧记》、《碑颜阴记》各一首,《竹山连句诗》一首,《奉使蔡州诗》一首。明嘉靖年间,吴郡都穆编订为正集十五卷,补遗一卷。后由锡山安国校刊行世,为目前所有最早版本(曾被收入《四部丛刊》)。此书前有嘉靖二年(1523)杨一清序及宋人刘敞序。其中,卷一为奏议,卷二至卷三为表,卷四至卷九为碑,卷十为墓碣、墓志、祭文之属,卷十一为书帖、赞、题名,卷十二为序,卷十三至卷十四为记,卷十五为诗。补遗收有诗文十五篇,并附有《颜鲁公年谱》(留元刚撰》、《颜鲁公行状》(因亮撰)、《颜鲁公神道碑铭》(令狐恒撰)及新、旧《唐书》本传等。明万历十七年(1589)刘思诚又重刻安国刊本,题为《颜鲁公文集》。另外,还有明嘉靖年间锡山安氏铜活字本,万历二十四年(1596)颜胤祚刻本,清嘉庆七年(1802)刻本,皆为十五卷本。唯清道光年间黄本骥所刊《颜鲁公集》为三十卷,内容丰富。《四部备要》已收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增修校正押韵释疑

    五卷。南宋欧阳德隆撰,郭守正增修。欧阳德隆,庐陵(今江西吉安市)人,进士。郭守正,字正己,自号紫云山民,学者称紫云先生。初德隆以《礼部韵略》有字同义异、义同字异者,遂因监本详加考辨,撰《押韵释疑》五卷

  • 平捻纪略

    一卷。清李鹤年(?-1890年)撰。李鹤年,字子和,号雪琴,清末奉天义州(今属辽宁)人,同治十年(1872年),授闽浙总督。光绪元年(1875年),调河东河道总督。同治三年(1864年),太平军赖文光

  • 说文辨字正俗

    八卷。清李富孙(1764-1843)撰。富孙字芗沚,浙江嘉兴人。嘉庆六年(1801)拔贡生。著作甚丰,尚有《春秋三传异文释》、《夏小正异义》、《汉魏六朝墓铭纂例》、《校经廎文稿》等。是编乃是以《说文》

  • 悦心集

    五卷。清世宗(1678-1735)御编。清世宗名胤祯,爱新觉罗氏,满族,康熙第四子,清朝皇帝,1722-1735年在位,年号雍正。初封为雍亲王,康熙末年得隆科多、年羹尧帮助取得帝位,即位后,打击朋党,

  • 卫济宝书

    二卷。旧题宋东轩居士撰。东轩居士为何许人不详,只从该书董琏序中有乾道纪年可考知其当为南宋孝宗(1162-1188)以前人。此书原为一卷,久无传本,《四库全书》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,分为二卷。前有董琏序

  • 何宫赞遗书

    六种,十一卷。清何若瑶(详见《春秋公羊注疏质疑》)撰。是书前三种为经史著作,《春秋公羊注疏质疑》二卷,《前汉书注考证》一卷,《后汉书注考证》一卷,本书有专条介绍。其次为何氏诗文集,《海陀华馆文集》一卷

  • 德化县志

    ①十六卷,清高植纂修,沈锡三续修,罗为孝续纂。高植,字槐堂,浙江武康县人,乾隆十四年(1749)进士,十六年(1751)任德化县知县。官至松江府同知。沈锡三,浙江德清人,乾隆四十年(1775)任德化知

  • 类隽

    三十卷。明郑若庸(生卒年不详)撰。郑若庸字中伯,号虚舟,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郑若庸精诗古文,兼工词曲。少为诸生,以任侠不羁被斥。受赵王厚煜聘,入府著书。历经二十年,仿《初学记》、《艺文类聚》而编成此书

  • 考察日本学校记

    十六卷。清李宗棠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宗堂安徽颍州人,官至山西候补道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李宗棠受安徽抚臣之命赴日考察教育,《考察日本学校记》即为此次考察之结果。书前有李氏自序,云近三十年日本屹然独

  • 茶经

    三卷。唐陆羽(733-804)撰。陆羽,字鸿渐,一名疾,字季疵,自称桑苧翁,号东冈子,又号竟陵子,复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县)人。上元初年隐居苕溪,诏拜太子文学,徙太常寺太祝,皆不就职。闭门著书,不时独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