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Fáng

房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封地为姓氏,源于祁姓。舜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房,为房邑侯。丹朱之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,史称房陵,后代遂为房姓。二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。北魏鲜卑族有屋引氏,进入中原后改为房姓。

房姓源起于今河南遂平,早期以河北灵寿和河南遂平为繁衍中心。西汉时期,房姓开辟河北、山东间的清河郡望。南北朝时期,清河房姓盛极一时,此时有房姓南迁至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南方省份。北齐时,房法寿四世孙房彦谦因任齐州主簿而落籍于齐州临淄(今山东淄博)。唐末五代时期,房姓有南迁四川、江西、湖北等地者。宋元时期,房姓进入福建、广东。明初,房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北京等地。清代,有沿海房姓渡海赴台,远赴海外。如今,房姓尤以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等省为多。

房姓历史人物有房彦谦,隋代名官。精通五经,擅长草隶,累迁长葛令,勤政爱民。房玄龄,唐代名相。自幼警敏,博通经史,能书善文。协助李世民谋取帝位,后居相位15年。在职时,夙夜勤勉。任用贤才,不以出身论英雄。房琯,唐代名臣。安史之乱时奔赴蜀中从玄宗,奉使至灵武册立肃宗,执掌行在机务。后率兵反攻长安,在咸阳至陈涛斜战败,后罢相。

房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七十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祁姓。帝尧之子丹朱,帝舜封为房邑(故城在今河南遂平)侯,子陵以父封邑为氏(7,9,11,17,60)。②北魏孝文帝时改高车贵族之姓屋引氏为房氏(17,21,70,242)。③满、蒙古(344)、瑶(120,225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清河、济南、河南(7,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4%。尤以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四省房姓约占全国汉族房姓人口63%。【人】 房钟,丹泉之裔,周昭王时食采灵寿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龙口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崇仁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瑶族、朝鲜族、蒙古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祁姓,舜封尧子丹朱於房,今蔡州遂平故吴房县是也。以楚后封吴王夫㮣於此, 故谓之 ‘吴房’。 丹朱生陵,后世国绝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②又注: “屋引氏改为房,虏姓也。”“屋引”,北魏姓。或作“房引”,孝文帝时改为房氏。

东汉有房扬; 隋代有房晖远; 唐代有房玄龄; 明代有房如式;清代有房燃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Yuè【音】 说氏有Shuō、Yuè二音(17)。且源出不同,参见说(Yuè)姓。【源】言说之说亦姓也(7,60,61)。【布】四川成都有此姓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

  • 明饒息

    读音:Míngráoxī【综】 傈僳族姓。云南怒江地区以猴为原始图腾的傈僳族氏族,因傈僳语中称猴为明饶息,故以明饶息为氏,汉姓为侯(148,149)。

  • 餘推

    读音:Yútuī【源】系自芈姓。楚公族有馀推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楚公族有馀推氏。”此当系出芈姓。

  • 读音:Yì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山西平陆有此姓(298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广东之吴川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吴川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此与“翊” 同。)

  • 壶丘

    读音:hú qiū晋大夫壶丘林之后。(见《世本》)壶丘氏,列子师,壶丘子林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 (按:壶丘子林,又称壶子林,战国时郑人,列卸寇之师)出自壶丘封人之裔。(见《英贤传》)

  • 读音:Diǎn现行新姓。今苏州有此姓。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。其注称: “最近在苏州出现一个新的点氏,名叫点佳浩。爷爷姓蒋,奶奶姓宋,外公姓卞,外婆姓沈。点佳浩父母皆为独生子女。小点出世后

  • 读音:Xīn/Shin,Syi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桃园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濟雅岱

    读音:Jǐyǎ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,为元蒙七十六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乞要歹”。

  • 读音:yú燕大夫受封渔阳,以地为氏。汉有少府渔阳鸿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以所业为氏,如樵氏之类。(见《姓氏寻源》)

  • 西木肯

    读音:Xīmùkěn【综】 清正红旗满洲打牲壮丁玛吐儿之妻为西木肯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