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hēn

甄姓的主要来源有三个。一是源于妫姓。据说舜曾于河滨烧陶,古人称做瓦器的人为甄,其后人便以之为姓,称为甄姓。二是以祖辈名为姓。传说上古部落首领皋陶氏有个儿子叫仲甄,仲甄的子孙就根据祖先的字,将自己的姓氏定做甄。三是少数民族改姓。北魏鲜卑族有郁都甄氏改为甄氏。

甄姓发源于河北。西汉时期,甄姓先民已在无极形成望族。这个家族历经秦汉、三国、魏晋和隋唐,前后八个时代,绵延八百年,发展成为中国北方一支强大的社会力量。宋代,无极甄氏家族有若干支脉向四方繁衍迁徙。如今甄姓在全国多有居住。

甄姓历史人物有甄宇,东汉时人,曾为太子少傅,建武年间,朝廷每到腊月都要给博士发放羊,甄宇每次都挑选最瘦的那只。有次朝会时,皇帝问:“‘瘦羊博士’何在?”于是在京城中号甄宇为“瘦羊博士”,意为能克己忍让之士。甄后,即甄宓,本为袁绍次子熙之妻,姿貌绝伦,曹操击破袁绍,曹丕纳为妇,丕称帝,失宠赐死,后追谥文照皇后。据说曹植的《洛神赋》就是感念甄后而作。甄权,唐代名医,擅长针灸,精通养生之道,著有医书多卷。

甄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零五位。


【音】又音坚(Jiān)(7,9,12)。 【源】①皋陶(亦名咎繇,虞舜时造律大臣)次子仲甄之后,以字为氏(17,60,69)。②以技为氏。舜陶甄河滨,其后为氏(6,7,9,17,60)。其先为虞舜作瓦之陶人,甄的本义为古代作瓦器之人(69)。③北魏改郁都甄氏为甄氏(11,17,60,70)。姚薇元考证,疑郁都甄乃郁築鞬之异译,乃东部鲜卑种也,故姓书曰“东夷姓”(70)。④满族姓(344)。 【望】河南、中山(17,60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%。尤以河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甄姓人口72%。 【人】甄丰,汉时附王莽,拜更始将军,广新公(61)。


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。其注云: “虞舜陶甄河滨,因以为氏。或音 ‘坚’。汉末太保甄邯,生丰,为司徒。著望中山。”

一音zhēn。为现行姓氏。详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iān/Shian,Syan【音】 又音节(Jié)(17,25)。【源】 见《千家姓》、《直音》(15,21)、《改并四声篇海》(86)。杨慎《希姓录》:纤氏,��

  • 读音:dān【源】 ①尧封其子朱于丹(故城或在今山西高平北),其子陵以王父封地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6,7,12,60)。 ②清时满洲人姓(260)。 ③回族姓。【望】 汝南(17,418)。【布】 分

  • 读音:xiàn楚文王臣有苋譆。(见《吕氏春秋》)楚国多以草名为氏,如芈氏、莠氏、劳氏、蓝氏之类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读音:Rú茹姓源于改姓,为后魏三字姓普六茹所改。茹姓历史人物有北宋舒城人茹孝标,少年时负节气,勤奋好学。出任江州知州时,管理有方,成绩卓然。茹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三十一位。【音】 茹氏有Gū

  • 读音:Yù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林氏所改。楚伐林,迁其民于郢,为氏。二是以祖名为姓。据说上古时,有一位叫华的人,学识渊博,大禹称他为师,向他学能耐,这位华就是氏的先祖

  • 读音:Sù/Suh【综】 或系粟姓所改。贵州岑巩有此姓。

  • 孟奴特

    读音:Mèngnútè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巴大礼之妻为孟奴特氏(260)。

  • 長兒

    读音:Chángér【源】 长儿者,生而巨壮,震而矜之,故以为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7)。【人】 长儿子鱼,春秋时晋人,死于智伯之难(9,11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

  • 读音:Fǎ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。

  • 孔木秦

    读音:Kǒngmùqín【综】 清正黄旗蒙古护军托尔拜之妻为孔木秦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