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Bó

薄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自姜姓。古时有薄国,相传为炎帝后裔的封国,薄国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,称薄姓。二是以采邑为姓氏。春秋时,宋国有大夫被封于薄城(今河南商丘北),其后代子孙就以采邑命姓,称薄姓。三是商朝诸侯薄姑氏后代,后简化为单姓薄。四是少数民族改姓,北魏鲜卑族有复姓薄奚氏,入居中原后改为单姓薄氏。

薄姓发源地很多。先秦时已分布于今河南商丘与淇县(卫之国都)一带。战国中后期,宋、卫俱灭国,薄姓子孙因徙居今江浙间地。刘邦后妃薄姬,后被文帝尊为皇太后,其弟薄昭也因迎立文帝而封为轵侯,这是薄氏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。汉魏时,一支薄氏徙居于今山西北中部一带,后与北魏薄奚氏改来的薄氏相融合,逐渐成为该郡之大族。南北朝隋唐时期,薄姓播迁到了北方之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陕西以及南方之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省份。宋、元时期,薄氏在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以及南方之四川、重庆、湖北、湖南等地均有一定发展。明初,山西薄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山东等地。明朝中叶以后,薄姓在云南、贵州、广西以及广东等地都有分布。如今,薄姓尤以山东省渤海湾地区为多。

薄姓历史人物有薄姬,即薄太后,汉高祖刘邦的嫔妃,刘邦第四子刘恒之母。刘恒即皇位后,尊其母为太后。薄珏,明代兵器制作专家。崇祯年间,为抵御外敌,薄珏制造铜炮、望远镜、水车,水镜、地雷、地弩、火铳等兵器,为固守边防作出了很大贡献。著有《浑天仪图说》《格物测地论》等。

薄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六十四位。


【源】①系自姜姓。炎帝之裔有薄国(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北与山东曹县接界处)(17,60)。以国为氏。②系自子姓。宋大夫食采于薄城,原薄国之地,子孙因以为氏(7,17,60)。③周时卫国贤人薄疑之后(6,14,17,62)。④商时诸侯薄姑氏之后(15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62)。⑤蜀郡徼外羌、北羌均有薄氏,见《东观汉记》、《晋书》(60,242)。⑥北魏时改代北薄奚氏为薄氏(7,12,27,60)。 【望】谯郡、雁门(17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5%。尤以山东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薄姓人口54%。 【人】薄昭,汉时轵侯,汉高帝薄太后弟(7,12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内蒙古之乌海、辽宁之昌图、云南之马关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昌图等县市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(按: 薄,一音bó,亦为现行姓氏。不罕见。薄之bó、báo当为一姓,因所居区域不同,方音有别,遂分为bó、báo二族。)

猜你喜欢

  • 談穆祁

    读音:Tánmùqí【综】清镶红旗满洲马甲义兰太之妻为谈穆祁氏(260)。

  • 别都

    读音:Biédū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》 收载,其注称: “元有别都温,明有别都卢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hú【源】 居于湖上,因以为氏。如河氏、澓氏之类(60,62)。【布】 浙江江山(325)、江苏武进(314)、广东新兴(316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(64,68,261)、江西新干(40

  • 读音:Wéi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音‘��’。《国语》: 大夫之后也。”

  • 足克袞

    读音:Zúkègǔn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帝师帕克斯巴土番萨斯嘉人,足克衮氏(24)。

  • 班麻

    读音:Bānmá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明史》 收载。注云: “明有班麻·思结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Yú【源】 见《玉堂字汇》(63)。

  • 管不勒

    读音:Guǎnbùlè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云南西盟龙坎寨(160)。

  • 蘇卜

    读音:Sūpǔ【综】 土族姓。世居青海互助县。系辽金时河西走廊游牧部落阻卜(亦称阴山鞑靼)之译名。当以部为姓,汉姓为苏(195)。

  • 读音:Wéi【源】 ①古帝鬼騩(一作鬼嵬)氏之后(17,62)。亦见《潜夫论》(17)。 ②西夏人姓(62)。【人】 嵬通,宋时环庆路巡检(15,21)。【布】 云南昌宁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