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诗词古文>刘义庆生平

刘义庆生平介绍

刘义庆(403—444)汉族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字季伯,南北朝文学家。自幼才华出众,爱好文学,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,聚于门下。刘宋宗室,袭封临川王,公元444年(元嘉21年)死于建康(今南京)。除《世说新语》外,还著有志怪小说《幽明录》。>>查看刘义庆的诗词古文

与《世说新语》

  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,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,因此袭封为临川王。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、聪明过人,深得宋武帝、宋文帝的信任,备受礼遇。

  《世说新语》是一部笔记小说集,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、轶事,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、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,而且其语言简练,文字生动鲜活,因此自问世以来,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,戏剧、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《玉镜台》、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。

  当然,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,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、民间传说,所以在《世说新语》中,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。如后世熟悉的成语“咄咄怪事”,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、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,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,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。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,看出他仅仅是在写“咄咄怪事”四个字而已。大家这才知道,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。

  可惜的是,《世说新语》一书刚刚撰成,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,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,时年仅41岁,宋文帝哀痛不已,赠其谥号为“康王”。

评价

刘义庆是个“为性简素,寡嗜欲,爱好文义”的人,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。一生虽历任要职,但政绩却乏善可陈,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。义庆为人恬淡寡欲,爱好文史,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门下,当时名士如袁淑、陆展、何长瑜、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。著有《幽明录》、《宣验记》等,但皆已散佚,现只存《世说新语》一书,流传于世。梁代刘孝标为《世说新语》作注,引书四百多种,与《世说新语》并行。

人物生平

  刘义庆(公元403—公元444),字季伯,汉族,原籍南朝宋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,文学家,世居京口,南朝宋宗室,南朝宋文学家。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,爱好文学。除《世说新语》外,还著有志怪小说《幽明录》。《世说新语》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。宋武帝刘裕之侄,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,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,即以刘义庆为嗣,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,在政8年,政绩颇佳。后任江州刺史。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,在诸王中颇为出色,十分被看重。

  (一)京尹时期(15-30岁)。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,其中任秘书监一职,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,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,对《世说新语》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,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(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),位极人臣,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,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。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,29岁便乞求外调,解除左仆射一职。

  (二)荆州时期(30-36岁)。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,颇有功绩。荆州地广兵强,是长江上游的重镇,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。

  (三)江南时期(37-41岁)。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,38岁开始编撰《世说新语》,与当时的文人、僧人往来频繁。后因疾还京,于41岁病逝于建康(今南京),谥号“康王”。刘义庆是个“为性简素,寡嗜欲,爱好文义”的人,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。一生虽历任要职,但政绩却乏善可陈,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,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。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门下,当时名士如袁淑、陆展、何长瑜、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。

相关事件
  《世说新语》 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,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,因此袭封为临川王。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、聪明过人,深得宋武帝、宋文帝的信任,备受礼遇。

  《世说新语》是一部笔记小说集,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、轶事,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、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,而且其语言简练,文字生动鲜活,因此自问世以来,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,戏剧、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《玉镜台》、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。

  当然,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,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、民间传说,所以在《世说新语》中,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。如后世熟悉的成语“咄咄怪事”,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、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,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,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。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,看出他仅仅是在写“咄咄怪事”四个字而已。大家这才知道,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。

  可惜的是,《世说新语》一书刚刚撰成,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,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,时年仅41岁,宋文帝哀痛不已,赠其谥号为“康王”。

家族成员

●父辈
父亲:沙景王刘道怜
养父:临川王刘道规
伯父:宋武帝刘裕

子孙
长子:刘烨(一作晔),嗣封为临川王,官至通直郎,后被太子刘邵杀害。
次子:刘衍,官任太子舍人;
三子:刘镜,官任宣城太守;
四子:刘颖,任前将军;
五子:刘倩,官任南新蔡太守。
孙子:刘绰,字子流,刘烨之子,承嗣为临川王,官至步兵校尉,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,临川王国也被废除,后裔不明。

轶事典故

 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,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。刘裕曾夸奖他说:“此我家之丰城也。”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,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、北青州刺史,徙都督豫州诸军事、豫州刺史。刘宋建立后,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、中书令、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。当时“荆州居上流之重,地广兵强,资实兵甲,居朝廷之半”。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,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。后又改授散骑常侍、卫将军、江州刺史、南兖州刺史、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。

 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,均有功名:长子刘烨(一作晔),嗣封为临川王;次子刘衍,官任太子舍人;三子刘镜,官任宣城太守;四子刘颖,任前将军;五子刘倩,官任南新蔡太守。临川哀王刘烨,官至通直郎,后被太子刘邵杀害。刘烨生子刘绰,字子流,承嗣为临川王,官至步兵校尉,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,临川王国也被废除,后裔不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列御寇

    列子(大约公元前450年—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,享年75岁),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。名寇,又名御寇(“列子”是后人对他的尊称),华夏族,周朝郑国圃田(今河南省郑州市)人,古帝王列山氏之后。先秦天下十豪之一,著名的道学者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。对后世哲学、美学、文学、科技、养生、乐曲、宗教影响非常深远。著有《列子》,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,归同于老、庄。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(列子学)。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。

  • 沈亚之

    沈亚之(781—832),字下贤,汉族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。工诗善文,唐代文学家。沈亚之初至长安,曾投韩愈门下,与李贺结交,与杜牧、张祜、徐凝等友善。举不第,贺为歌以送归。元和十年(公元八一五年)第进士。泾原李汇辟掌书记,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。大和初,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,召授判官。耆贬官,亚之亦贬南康尉。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。沈亚之兼长诗、文、传奇,曾游韩愈门下,以文才为时人所重,李贺赠诗称为“吴兴才人”

  • 杨修

    唐同州冯翊人。杨发子。宣宗大中元年进士。官终殿中侍御史。有俊才,尤能为歌诗。发兄弟四人,乘与诸群从皆以文学登高第,时号“修行杨家”。

  • 杨义方

    生卒年不详。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少举进士第,仕前蜀高祖为秘书郎。性强毅狂简。曾以笔砚见用于枢密宋光嗣。时九头鸟见于成都,义方题九头鸟诗。光嗣疑其刺己,遂奏贬沈黎。生平事迹见《鉴诫录》卷六、《诗话总龟》卷一四、《十国春秋》本传。义方长于吟咏,自谓才过罗隐。《全唐诗》存断句2联,《全唐诗外编》补诗1首。

  • 徐瑞

    徐瑞(1255~1325),字山玉,号松巢,江西鄱阳人。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,不第。祖父云岩、叔祖东绿皆善诗,叔父洁山居士,弟可玉、宗玉,从弟楚玉、兰玉皆有文才,次第任散官。所著则《松巢漫稿》,卒年七十一。吴存挽之曰:“善人已矣,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;后世知之,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!”其见重于当时如此。后许竹南《有怀》诗云:“江北江南老弟昆,三生文会几评论。蚤知倾盖头俱白,悔不连床话共温。洲没草枯芳士歇,巢倾鹤去故枝存。至今惟有湾头月,照我溪南水竹村。”

  • 周洙

    周洙,新繁(今四川新都)人,生平不详。其子表权(后更名表臣),仁宗庆历六年(一○四六)进士,曾知汉州(民国《新繁县志》卷七及所附《新繁文徵》卷首《姓氏志略》)。

  • 朱枫

    朱枫,字近漪,号排山,钱塘人。有《排山小草》。

  • 周永铨

    字升逸,浙江钱塘人,苏州籍。诸生。著有《东冈诗钞》。○升逸修己自好如处子,然及发言为诗,逸情云上,直欲希风开、宝以仰窥汉京,友生中不易才也。五十馀不肯见人,惟家方舟与余过之,谈谐不倦。予通籍归里后,并不能一见矣。时或议其为僻、疑其为矫,余益重其为人。

  • 符曾

    符曾(1688—1760)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。字幼鲁,号药林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监生。著有诗集《赏雨茆屋小稿》,有仁和吴氏刻本流传,亦査慎行作序,序中引虞邵庵之言誉之为“性其完也,情其通也,学其资也,才其能也,气其充也,识其决也,性情子所自具矣”、又著有《春凫小稿》及《半春唱和诗》,(均清史列传)并行于世。

  • 田为

    田为(生卒年不详),字不伐,籍里无考。善琵琶,通音律。政和末,充大晟府典乐。宣和元年(1119)罢典乐,为乐令。《全宋词》存词六首,有《芊呕集》田为才思与万俟咏抗行,词善写人意中事,杂以俗言俚语,曲尽要妙。尝出含三个词牌的联语“玉蝴蝶恋花心动”,天下无能对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