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诗词古文>乐钧生平

乐钧生平介绍

乐钧(1766-1814,一说1816卒),原名宫谱,字效堂,一字元淑,号莲裳,别号梦花楼主。江西抚州府临川长宁高坪村(今属金溪县陈坊积乡高坪村)人。清代著名文学家。从小聪敏好学,秀气孤秉,喜作骈体文,利文20卷。弱冠补博士弟子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由学使翁方纲拔贡荐入国子监,聘为怡亲王府教席。嘉庆六年(1801)乡试中举,怡亲王欲留,乐钧以母老辞归。后屡试不弟,未入仕途,先后游历于江淮、楚、粤之间,江南大吏争相延聘,曾主扬州梅花书院讲席。嘉庆十九年,因母去世过分伤心,不久亦卒。>>查看乐钧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  当时的两淮盐政、江西南城人曾燠(嘉庆五年举人,任内阁中书官贵州黔西知府),风雅好士。嘉庆九年至十年,曾召乐钧至幕中,主扬州梅花书院讲席。颇得曾赏识,谓其所长不惟诗,诸体之文,靡不绮丽。其骈文与张惠言、李兆洛等并称“后八家”,入《后八家四六文选》。其诗,张维屏以为“江西诗家,蒋苕生(士铨)后,乐莲裳、吴兰雪(嵩梁)”;杨希闵则称其才逊于吴,“而真意流露,秀韵天成,则反胜之”。亦工词,早学柳永、周邦彦,后则“郁勃如寒泉奔进,冷峻而奇峭”。与蒋士铨、勒方錡、文廷式被称江西四大家,选入《清名家词》。笔记小说《耳食录》与蒲氏《聊斋志异》媲美。有《青芝山馆全集》,曾燠序之。尝赋《绿春诗》二十章,又续赋三十章,盛行于时。

  钧与刘嗣绾、陆继辂等著名学者赏析艺文,讨论经史,倡和无虚日,因之他“所学日进,诗、古文辞务追古人不传之隐”。“钧才华丰艳,执骚坛牛耳者几十年,大江南北知名之士罔不心折”。曾燠在为乐钧《青芝山馆全集》所作的序中云:“不图同世乃有乐生,君载临川之笔,观广陵之涛,寓余题襟馆中,常淹岁晷。倾其旧作,...

  乐钧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学家,在诗、词、骈文以及小说方面都颇具成就。其代表作《耳食录》脱稿于乾隆五十六年,乾隆五十七年刊印,吴兰雪为序,是一部志怪小说。此后在道光元年,同治七、十年先后又重刊三次,可见为时人所重。虽然从整体上来说《耳食录》不能跟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《聊斋志异》相媲美,但《耳食录》艺术上的特色,决定其在文言小说领域应占一席之地。

文学成就

  乐钧与吴嵩梁同为翁方纲弟子,能继诗家蒋士铨之后,并负盛名。各体诗文均可谓清代大家,“才华渊懿,执骚坛牛耳几十年,大江南北知名人罔不心折”。曾燠官扬州,乐钧曾寓其馆中,颇得曾赏识,谓其所长不惟诗,诸体之文,靡不绮丽。其骈文与张惠言、李兆洛等并称“后八家”,被录入《后八家四六文选》。其诗,张维屏以为“江西诗家,蒋苕生(士铨)后,乐莲裳、吴兰雪(嵩梁)”;杨希闵则称其“才气稍逊兰雪、茗孙(汤显祖裔孙汤储璠),而真意流露,秀韵天成,则反胜之”,是继蒋士铨、吴嵩梁之后江西诗坛的佼佼者,尝赋《绿春诗》二十章,又续赋三十章,盛行于时。亦工词,早学柳永、周邦彦,后则“郁勃如寒泉奔进,冷峻而奇峭”。其词与蒋士铨、勒方锜、文廷式被称为“江西四大家”,词作被选入《清名家词》。其笔记小说《耳食录》,可与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媲美,记录了众多人世间的奇闻趣事、神仙鬼怪的秘迹幽踪,并掺以街谈巷语,“胸情所寄,笔妙咸鞍,虽古作者无多让焉”(吴嵩梁《耳食录序》),时人竞相传抄。

  著有《青芝山馆诗集》22卷,《断水词》3卷,骈体文2卷,《耳食录》初编12卷,续编8卷。另有《楠善词赋稿》散佚。其散文《罗台山轶事》、《广俭不至说》曾入中学课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柳浑

    柳浑(公元714—789年),字夷旷,一字惟深,本名载。柳悛六世孙。汝州人。唐代名相。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,卒于德宗贞元五年,年七十五岁。少孤,志学栖贫。举进士,为监察御史。魏少游镇江西,奏署判官。后为袁州刺史,迁左散骑常侍。拜宜城县伯,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浑著有文集十卷,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传于世。

  • 王浚

    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玄宗天宝间人。《会稽掇英总集》卷二收其天宝三载(744)送贺知章诗1首。《全唐诗续拾》据之收入。

  • 姜夔

    姜夔[kuí](1154年—1221年),字尧章,号白石道人,汉族,饶州鄱阳(今江西省鄱阳县)人。南宋文学家、音乐家。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,姜夔对诗词、散文、书法、音乐,无不精善,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。有《白石道人诗集》《白石道人歌曲》《续书谱》《绛帖平》等书传世。

  • 蔡楠

    蔡楠(??~1170)字坚老,号云壑,南城(现属江西)人。生年不详,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。工诗词,吕本中等常与之唱和。官宜春别驾。著有云壑隐居集三卷,词有浩歌集一卷,《文献通考》传于世。

  • 朱彦

    朱彦,字世英,南丰(今属江西)人。神宗熙宁九年(一○七六)进士,调舒州司法参军。哲宗绍圣中除江西转运判官,未几,移江东。徽宗继位,召为刑部侍郎。大观元年(一一○七),以显谟阁待制知杭州。四年,徙知颍昌府。宣和中,以疾乞归。卒于江宁,年六十八。事见《乾道临安志》卷三、清同治《南丰县志》卷二三。今录诗八首。

  • 苏天爵

    苏天爵(1294年-1352年),字伯修,号滋溪先生,真定(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)人,元代文学家,史学家、理学家。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苏志道之子,至元三十一年(1294年)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学,藏书万卷的望族。少从安熙学,为国子学生,得吴澄、虞集、齐履谦先后为之师。延祐四年(1317年)参加国子学生公试,名列第一。释褐授大都路蓟州判官。至正十二年(1352年),江淮红巾军起义,奉命参政江淮行省,总兵于饶、信。卒于军中,年五十九岁。

  • 不花帖木儿

    元将,答答里带人。初为宿卫。率兵赴襄阳,与宋将范文虎大战于灌子滩,取胜。后从伯颜伐宋,在阳罗堡大败宋将夏贵。沿江东下,取建康、平江、临安等地,又入福建、广东。追宋将张世杰于香山岛,获众数千。因功为中书左丞、都元帅等职。元统二年(1334年)追封淮王,谥忠襄。

  • 侯方域

    (1618—1654)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,字朝宗。侯恂子。少时为复社、几社诸名士所推重,与方以智、冒襄、陈贞慧号四公子。南明弘光时,以不受阮大铖笼络,险遭迫害,夜走依总兵官高杰,又曾入史可法幕。入清,应顺治八年乡试,中副榜。文章富才气,与魏禧、汪琬号清初三家。有《壮悔堂文集》、《四忆堂诗集》。

  • 杜琼

    杜琼(1396~1474年),字用嘉,号东原耕者、鹿冠道人,人称东原先生,南直隶苏州府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明经博学,旁及翰墨书画皆精。山水宗董源,层峦秀拔,亦工人物。好为诗,其诗于评画尤深。著《东原集》、《耕馀杂录》。洪武二十九生,知府况钟两度推荐,均固辞不出。成化十年卒,年七十九,谥号“渊孝”。

  • 朱氏

    南京人,佚名,史忠妻,号乐清道人。喜画小景,工篆书,解音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