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诗词古文>窦威生平

窦威生平介绍

窦威(?-618年),字文蔚,扶风平陵人,唐朝宰相、外戚,隋朝太傅窦炽之子,太穆皇后堂叔。窦威出身于河南窦氏三祖房,雅好文史,早年曾出仕隋朝,历任秘书郎、蜀王府记室、内史舍人、考功郎中,后坐事免职。唐高祖太原起兵,窦威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,参与制定朝廷典制。武德元年(618年),唐朝建立,窦威担任内史令。病逝后,追赠同州刺史、延安郡公,谥号靖。>>查看窦威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早年经历

  窦威年轻时性情沉静,器量不凡,而且博览群书。窦家世代勋贵,以武勇著称,子弟都喜爱武艺。窦威却偏好文史,因此被诸兄讥为书痴。

入仕隋朝

  隋朝建立后,窦威得到内史令李德林的举荐,担任秘书郎。他在任期满后,仍然不肯调任,坚持留在秘书监,继续精研学问。当时,窦氏诸兄都因军功得授显职,对只任闲职的窦威非常轻视,对他道:“从前孔子积学成为圣人,仍是困顿失意,你又希求什么呢?”窦威笑而不答。

  后来,窦威被蜀王杨秀征辟为记室,因杨秀多行不法,便称病离职,返回乡里。仁寿二年(602年),杨秀因罪被废为庶人,王府属官大都获罪,只有窦威得以幸免。大业四年(608年),窦威升任内史舍人。他多次劝谏隋炀帝,结果违忤旨意,被调任考功郎中,后又坐事免职。

归唐拜相

  义宁元年(617年),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,立代王杨侑为帝,自任大丞相,并任命窦威为大丞相府司录参军。当时,李渊正筹建新朝,因窦威在隋朝任职多年,熟知朝纲礼仪和各项典制,便让他参与起草各项章程、制度条令的工作。

  武德元年(618年),李渊代隋称帝,建立唐朝,是为唐高祖。窦威为高祖起草登基诏书,被拜为宰相,担任内史令。他议论政事得失,阐述清晰,并常引古事劝谕,深受唐高祖的亲近、器重。唐高祖常把窦威召入内室,与他促膝长谈。

病重离世

  同年六月,窦威患病,唐高祖亲自到他府中探视。不久,窦威病逝,遗命薄葬。唐高祖得知,追赠他为同州刺史、延安郡公。赐谥号为靖,并让太子李建成与百官一同前去送葬。

轶事典故

  唐高祖曾对窦威道:“北周时有八柱国,我家与你家都曾位列其中。如今我是皇帝,而你却是宰相,这岂不是不平等吗?”窦威惶恐的道:“我窦家在汉朝时便是外戚,北魏之时又有三位皇后。如今陛下开国,臣又因姻戚的身份得到任用。臣日夜忧惧,惟恐不能胜任。”唐高祖大笑道:“您是在用三朝后族向我夸耀吗?关东之人与崔氏、卢氏结亲,便自鸣得意。您家世为帝室姻戚,不也很贵重吗?”

家庭成员

根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,窦威的家族原为鲜卑纥豆陵氏,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迁居洛阳,改汉姓为窦。窦威之父窦炽,与兄长窦岳、窦善并称三祖,其族支被称为河南窦氏三祖房。

河南窦氏三祖房(窦炽一支)

窦炽(隋太傅,邓国公)

窦恭(北周雍州牧,鄼国公) 窦轨(益州都督,酇国公) 窦奉节(驸马都尉、黄国公)

                窦琮(晋州总管,谯国公)    窦孝谦(洺州刺史)
窦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窦孝仁(济州刺史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窦孝鼎(司勋郎中)

窦深              窦袭(右武卫将军)       窦文表

窦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窦德宗(播州刺史)

窦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窦有意(熊州刺史)

窦威(内史令)         窦恽(岐州刺史)     窦旻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马相如

    司马相如(约公元前179年—前118年),字长卿,汉族,巴郡安汉县(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)人,一说蜀郡(今四川成都)人。西汉大辞赋家。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,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、杰出的政治家。景帝时为武骑常侍,因病免。工辞赋,其代表作品为《子虚赋》。作品词藻富丽,结构宏大,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,后人称之为赋圣和“辞宗”。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。鲁迅的《汉文学史纲要》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,指出:“武帝时文人,赋莫若司马相如,文莫若司马迁。”

  • 蔡邕

    蔡邕(公元133年-公元192年),字伯喈,陈留圉(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)人,东汉文学家、书法家。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,故后人也称他“蔡中郎”。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·蔡琰(蔡文姬)之父。

  • 虞世基

    (?—618)隋会稽馀姚人,字茂世。虞荔子。博学有才,善草隶书。初仕于陈。累官尚书左丞。入隋,拜内史舍人。炀帝即位,重其才,任为内史侍郎,典机密,参与朝政。后见天下紊乱,政事日非,帝又不纳谏,且惧及祸,乃唯诺取容不敢忤旨。有告败者,不以实闻。又卖官鬻爵,贿赂公行。朝野共怨。终为宇文化及所杀。

  • 柳永

    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人称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。

  • 陈与义

    陈与义(1090-1138),字去非,号简斋,汉族,其先祖居京兆,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,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(现在属河南)。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(1090年),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(1138年)。北宋末,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,同时也工于填词。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,却别具风格,尤近于苏东坡,语意超绝,笔力横空,疏朗明快,自然浑成,著有《简斋集》。

  • 王安中

    王安中(1075~1134)北宋末、南宋初词人。字履道,号初寮。中山阳曲(今山西太原)人。年青时曾从师苏轼、晁说之。晁教以为学当谨初,故牓其室为初寮。哲宗元符三年(1100)进士。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、尚书右丞。以谄事宦官梁师成、交结蔡攸获进,又附和宦官童贯、大臣王黼,赞成复燕山之议,出镇燕山府。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、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。靖康初,被贬送象州安置。高宗即位,又内徙道州,复任左中大夫,不久去世。

  • 陈梅庄

    约活动于南宋庆元至嘉定(1195~1224)年间。江西提点刑狱陈仲微之女。新昌(今属浙江省)县丞胡某之妻。

  • 徐宪

    徐宪,字元度,无锡人。博学能诗,精于理学,拜内台监察御史终户部侍郎。

  • 袁天瑞

    袁天瑞,号桐冈。东莞人。明神宗万历间人。民国张其淦《东莞诗录》卷一八有传。

  • 赵新

    赵新,字又铭,侯官人。咸丰壬子进士,改庶吉士,授检讨,历官陕西督粮道。有《还砚斋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