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虎耳草之别名。②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锡生藤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骨之呈长柱状者。如股骨、胫骨等。多中空如管,充藏骨髓。
与“腧”、“输”通,指腧穴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俞在颈项。”又专指背俞穴。
舌苔老黄而中有黑刺。乃脏腑热极之候。杂病为实热里结;外感为邪已传里、邪毒内陷已深。宜白虎汤、大承气汤,交替间服至苔刺退净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红毛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入门·痰类》。又名火喘、火炎上喘。详各该条。
①指直接被火焰或火器烧伤。②火邪所伤,症见高热、烦渴、咽喉肿痛、面红目赤、斑疹、吐血衄血,舌红绛,脉数等。当以泻火为大法。
见《济阴纲目》。即子啼。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腐婢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又名中发疽、壅肾疮、脐上疽。指生于脐上二寸的腹皮痈,由心火积盛,流入肾经所致。其证高肿焮痛,速溃脓者为顺,宜疮科流气饮,仙方活命饮治之;脓稀七恶证见者为逆,宜补托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