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多由肝脾郁火,外感风热,郁火挟风热上攻所致。症见目赤肿痛,眵多羞明,或痒涩。重则憎寒恶热,胎动不安。治以疏风清热,滋阴凉血。方用疏风汤(荆芥、防风、柴胡、黄芩、升麻、葛根
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为幼儿。这一时期机体对外界逐渐适应,机体生长发育较乳儿为慢,各种生理机能日益成长,接触外界比较广泛,生活更加多样化,语言及体质发育迅速;有助于对周围环境的熟悉,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。若哺
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七方。车前子、大黄、黄芩、玄参各一钱,羚羊角、防风、茺蔚子各二钱。为细末,水煎去渣,食后服。治肝经劳热、脑中热气下流而致的沉翳内障,翳障色白,藏于黑睛之内,白日细看方见
①见《天宝本草》。为青酒缸之别名。②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球兰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①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厥阴所至为生化。”厥阴之气到来,风气敷布,一派春生之气,故名生化。②泛指事物的发生和变化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寒暑燥湿风火,在人合之奈何?其于万物
病名。见《黄氏喉科集学心竟》卷三。脚根喉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“五态之人”的一种类型,出《灵枢·通天》。外貌特征是“其状轩轩储储,反身折腘。”性格特征是“居处于于,好言大事,无能而虚说,志发于四野,举措不顾是非,为事如常自用,事虽败而常无悔。”其体质特点是“多阳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即乳食不节而致的腹泻。因乳食不节,损伤脾胃,运化失常,腹胀肠鸣,疼痛啼叫,口渴尿赤,粪腥臭且夹乳瓣或未消化的食物。治宜和中消滞。用保和丸。
病名。清·佚名《眼科统秘》:“目忽然赤肿难开,乃是天行时气透目所伤,一人传于一家,致使羞明涩痛。”即天行赤眼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KI2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位于第二肋间隙,距胸正中线2寸处。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,深层为第二肋间神经;并有第二肋间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咳嗽,气喘,胸痛,呕吐;以及肋间神经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