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丹溪心法

丹溪心法

书名。5卷(一作3卷)。元·朱震亨著述,明·程充校订。刊于1481年。此书并非朱氏自撰,由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。明初的两种刻本均有后世医家增附的一些内容,程氏为了尽可能恢复原著面貌,予以删订校正,亦即当前的流传本。卷首有十二经见证等六篇医论;全书分列各科病证一百篇,以内科杂病为主,兼及其他各科。论述病证,先引朱氏原论,次则记述朱氏门人戴元礼有关辨证等方面的论述,并介绍治疗方剂。其中各病症的附录部分,对于病名解释,因、证、治疗等方面有相当深入的分析。全书比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“阳常有余阴常不足”的学说以及气、血、痰、郁诸病治疗见解和丰富经验,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病和朱氏学说的重要著作。末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、丹溪翁传两篇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此外又有《丹溪心法附录》27卷,共七种(除《丹溪心法》外,尚合刊有朱震亨《医学发明》、《脉诀指掌》、《金匮钩玄》、《活法机要》及戴思恭证治要诀》、《证治要诀类方》六种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辨络脉

    望诊内容之一。络脉,指浮络,即浅表的小血管丛,包括掌大鱼际络脉、耳后络脉等。诊察络脉的色泽和充盈度,结合皮肤的冷暖,有助于了解脏腑气血病变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凡诊络脉,脉色青则寒且痛,赤则有热。胃中寒

  • 板牙

    ①指门牙。详该条。②病证名。为隐约见于新生儿齿龈粘膜下的白色斑块。可妨碍吮乳而引起啼哭。治法见马牙条。

  • 外寒

    ①外感之寒邪。因寒邪袭表,阳气不得宣通透泄,出现恶寒、发热、无汗、头痛、身痛、脉浮紧等症。②指体表阳气不足,形寒怕冷的证候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阳虚则外寒。”

  • 虎口三关脉纹

    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小儿指纹。详该条。

  • 胳膊

    即上臂。又名胎膊、肐膊。《伤科补要》卷一:“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,一名曰肱,俗名肐(胳)膊。”

  • 援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风头眩候》用手掌轻压在治疗部位上作短促的揉搓。《备急千金要方·居处法》:“小有不好,即按摩挼捺,令百节通利,泄其邪气。”

  • 水晶胎

    病名。江天览《妇女病治疗法》:“子肿乃系胎气泛滥所致,俗名水晶胎。”即子肿。详该条。

  • 治疔大全

    见治疔汇要条。

  • 阅耕斋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均美条。

  • 人身体液组成部分。从水谷化生,其清稀者为津,浊而稠者为液。液,由三焦布散,濡养关节、脑髓和目、耳、鼻、口等孔窍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谷入气满,淖泽注于骨,骨属曲伸,泄泽补益脑髓,皮肤润泽,是谓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