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指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。即海底漏的别名。
亦名经断、经绝。①指妇女到五十岁左右,由于肾气已衰,天癸衰竭,冲任胞脉俱虚,以致月经断绝,是生理现象,不作病论。②指病理性月经停止,即经闭。出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:“妇人之病,因虚、积冷、结
病名。指耳内流脓。《医学心悟》卷四:“若风热相搏,津液凝聚,变为停豆抵耳之患,或脓水淋漓,或痒极疼痛。此皆厥阴肝经风热所致。宜加味逍遥散。”
【生卒】:1789~1847【介绍】:清代人。字瀹斋,别号云娄农。曾任翰林院修撰,江西、湖北学政,兵部侍郎,及湖南、湖北、云南、贵州、福建、山西等地巡抚和总督。他在各地广泛搜集植物标本,绘制成图,参考
书名。明·李中梓撰。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,不分门类,不立标题,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。作者长于脉诊和辨证,处方灵活,案语明晰。初未刊行,后收入李延昰《脉诀汇辨》中。
《仙拈集》卷三方。当归、赤芍药、肉桂、牛膝各二两,红花、苏木各一两。为末,每服二钱,酒送服。治经闭,腰腿疼痛。
见疡科心得集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三。即阴囊坠胀、疼痛。为疝病的常见症状。可用灸治在足大指、次指下中节横纹中灸五壮。
【介绍】:明末医家。字素庵。祁阊(今安徽祁门)人。初习儒,后究心于医。70余岁时积一生之经验辑成《医宗领要》(约1628~1644)2卷。首载生长原始,继述内外景,运气、诸证诊切等,以合人之生成、患疾
古刺法名。①指针刺浅深不同的三种刺法。即先刺至浅层,再较深的刺入,最后刺入更深的部位,以产生针刺感应,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……始浅刺之,以逐邪气而来血气;后深刺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