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偷针

偷针
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。即针眼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,以针刺破,眼时即瘥,故名偷针,实解太阳经结热也。”详针眼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脪(xìn 信)露丸

    《类证治裁》卷八方。莪术、三棱各一两(各用酒浸,巴豆三十个切,炒上二味,去巴豆),干漆(炒,烟尽)、川乌各五钱,硇砂四钱,青皮、雄黄(另研)、茴香(盐炒)、炮穿山甲各三钱,轻粉(另研)一钱,麝香五分。

  • 回头草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草血竭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漏五色俱下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即经漏所下之血杂见五色,多属五脏虚损所致。参见经漏条。

  • ①根本,原本。与“标”相对而言,参见“标本”条。②运气学说术语,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气称为“本”,参见“标本中气”条。③根源,引申为“出自于……”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本乎天者,天之气也。”④

  • 半身汗

    证名。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:“半身汗者,汗不遍身,或上或下或左或右,乃气血偏衰,阴阳不相接洽之候。”《张氏医通》卷九:“夏月止半身出汗,皆气血不充,内挟寒饮所致,偏枯及夭之兆也。大剂十全大补、人参养荣、

  • 司空舆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曾任主管户籍地方官,河中虞乡(今山西虞乡)人。撰有治疗风疾的方书《发焰录》1卷,佚。

  • 岗稔根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传染病》。为山稔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马牙

    病证名。出《万病回春·初生》。又名上皮疹。即初生儿齿龈上呈散在的淡黄色若米粒大小的圆形结节,内含脂肪渣,往往因妨碍吮乳而引起啼哭。清·程永培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马牙系初生小儿胎内已受热毒,见风即生,但

  • 腹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指脘腹、脐腹、少腹部等疼痛。《症因脉治·腹痛论》:“痛在胃之下,脐之四傍,毛际之上,名曰腹痛。”《东医宝鉴·腹》卷三:“腹痛有六,有寒、有热、有死血、有食积、有痰饮、有虫

  • 中脘

    经穴名。代号RN1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脉经》名中管。别名上纪、太仓、胃脘。属任脉。任脉,手太阳、少阳,足阳明之会。胃之募穴。八会穴之腑会。位于腹正中线,脐上4寸。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