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清抄本《外科或问》(著人未详)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系指耳轮之垂下处。即耳垂。
见邹氏纯懿庐集条。
见《普济方》。即天仙藤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大小府门》。即五更泄,详该条。
伤食之一。《证治百问》:“饮即茶、汤、酒、水之类,或脾虚不运而结滞,或暴渴多饮而停留,或豪兴狂饮而沉醉,或……以茶茗自供,往往至后面黄肌瘦,脾泄中满,烦渴肿胀。若遇利疾,危者不少,六脉濡微细滑,举按无
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撰有《赵赞本草经》一卷。
证名。《幼幼集成》卷六:“凡痘疮后牙龈生疮,时时出血,谓之牙宣。呼吸息臭,谓之息露,此走马牙疳也。由热在阳明、少阳,宜内服洗心散,外用蚕脱散(蚕蜕纸、枯白矾、五倍子、人中白)敷之。
【介绍】:见戴启宗条。
【介绍】:见余午亭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