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1卷。原题清·寄瓢子述。初附于《三家医案合刻》之后,刊于1831年。此书内容与《温热病指南集》大致相同。内容详参温热病指南集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阳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表里同病类型之一。症见汗出恶风、气弱少言、头晕心悸、四肢倦怠、食少便溏,舌质淡嫩,脉象细弱。可因体质素虚,误汗虚表而致,也见于大病后气血两虚患者,宜气血双补调治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旋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软之一。头为诸阳之会。小儿先天胎禀不足,肾之阳虚髓弱,后天营养不良,脾之清阳不升,故头软不能抬举。治宜温肾补脾,益气升阳。用补中益气汤兼服补肾地黄丸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泽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耳廓边缘部分。见《针灸大成》卷十。参见耳条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六十八卷。即手心毒。见该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指足太阳筋的支筋,网维于目上胞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太阳为目上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