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呼吸补泻

呼吸补泻

指进、出针时配合病人呼吸来分别补泻的方法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吸则内针,无令气忤,静以久留,无令邪布,吸则转针,以得气为故,候呼引针,呼尽乃去,大气皆出,故命曰泻……呼尽内针,静以久留,以气至为故,如待所贵,不知日暮,其气以至,适而自护,候吸引针,气不得出,各在其处,推合其门,令神气存,大气留止,故命曰补。”意指呼气时进针,吸气时出针,针气相顺为补;吸气时进针,呼气时出针,针气相逆为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时方派

    中医学术派别的一种。汉·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创制的方剂,称为时方。后世医生凡主张不拘泥于《伤寒杂病论》既定的成方,而自行处方用药者,称为时方派。

  • 背伛偻

    见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。又名大偻、背偻、俗称“驼背”。指曲背俯身,部分脊椎突出,按之高耸之症。多属督脉病变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胸膈脊背乳病源流》:“背伛偻,年老伛偻者甚多,皆督脉虚而精髓不充之故,此当用

  • 豆稔干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山稔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夹脊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①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:“从项始数脊椎侠脊,疾按之应手如痛,刺之旁,三痏立已。”杨上善注:“脊有二十一椎,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,痛处即是足太阳络,其输两旁,各刺三痏也。”《

  • 悬雍肿

    病名。又称悬痈肿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五:“若有伏热,上冲于咽喉,则热气乘于悬雍,故令或长或肿也。”

  • 清热开窍

    开窍法之一。又称清心开窍。是治疗温热病神识昏迷的方法。此法多以芳香开窍药与清热药同用。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、胡言乱语、烦躁不安、唇焦齿燥、四肢抽搐,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,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。

  • 筋痹

    病名。①指风寒湿邪入侵于筋所致的痹证。《素问·长刺节论》:“病在筋,筋挛节痛,不可以行,名曰筋痹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:“《内经》曰: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。又曰:以春遇此者为筋痹。其状拘急,屈而不

  • 阳生于阴

    根据阴阳互相依存的道理,阳以阴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,所谓“无阴则阳无以生”。在人体来说,阳气所代表的能动力量的产生,必须依附于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为基础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者,藏精而起亟

  • 刘若金

    【介绍】:明末清初医家。字云密。湖北清江人。明天启乙丑(1625年)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等职。明亡后,隐居三十余年,究心医术,於1666年撰《本草述》一书(1690年刊行)。

  • 费长房

    【介绍】:东汉时巫医。汝南(今河南汝南)人。《后汉书》有其传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