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证名。指呼吸急促。《说文》:“喘,疾息也。”疾,指快速;息,指一呼一吸。疾息,即表示呼吸次数比正常人快速急迫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以五脏病症皆可致喘。《济生方·喘》:“将理失宜,六淫所伤,七情所感,或因坠堕惊恐,度水跌仆,饱食过伤,动作用力,遂使脏气不和,营卫失其常度,不能随阴阳出入以成息,促迫于肺,不得宣迫而为喘也。”《丹溪心法·喘》:“喘病,气虚、阴虚,有痰。”《医碥·喘哮》:“喘谓呼吸迫促,劳动之人多有之,如奔走则气喘是也。其在病机,则气之上奔也。古人又以短气名之,谓呼吸之气短促也。然有实喘虚喘之分,所当详辨。实者有邪,邪气实也;虚者无邪,正气虚也。实喘之状,张口抬肩,摇身撷肚,胸胀气粗,声高息涌,惟呼出之为快也;虚喘之状,气少而不续,慌张短怯,声低息微,皇皇然若气之欲断,似喘不抬肩,似呻吟而无痛,呼吸虽急而无痰声是也。”《医宗必读·喘》:“气虚而火入于肺者,补气为先,六君子汤、补中益气汤;阴虚而火来乘金者,壮水为亟,六味地黄丸;风寒者解其邪,三拗汤、华盖散;湿气者利其水,渗湿汤;暑邪者涤其烦,白虎汤、香薷汤;肺热者清其上,二冬二母、甘桔栀苓;痰壅者消之,二陈汤;气郁者疏之,四七汤;饮停者吐之,吐之不愈,木防己汤主之;火实者清之,白虎汤加瓜蒌仁、枳壳、黄芩神效;肺痈而喘,保金化毒,苡仁、甘草节、桔梗、贝母、防风、金银花、橘红、门冬;肺胀而喘,利水散邪;……肾虚火不归经,导龙入海,八味丸主之;肾虚水邪泛滥,逐水下流,《金匮》肾气丸。”参见喘证、实喘、虚喘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温经除湿汤

    《兰室秘藏·妇人门》方。柴胡、草豆蔻、炒神曲、木香各二分,麻黄(不去节)、独活、当归身、黄连、黄柏各一分,羌活七分,升麻五分,白芍药三钱,人参、白术、炙甘草、猪苓、泽泻各一钱,黄芪、橘皮、苍术各二钱。

  • 伤寒明理论

    书名。4卷。金·成无己撰。约刊于1156年。卷1~3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,“使习医之流,读其论而知其理,识其证而别其病,胸次了然而无惑”(本书严器之序)。卷4专论方药,选《伤寒论》常

  • 唇甲青

    证名。指口唇与指甲泛现青紫的病色。《伤寒绪论》卷下:“唇甲青,色之青者为寒,赤者为热,以寒中于里,则血脉凝滞,不能荣行于外,所以唇爪青黑也。若热毒流入于里而为热厥,则唇甲亦青,但青中必带深紫,与阴寒之

  • 臂骨折断

    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六。即前臂尺、桡骨骨折。详见臂骨伤条。

  • 虚淋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汇补·下窍门》。①指肾虚精败之淋证。多因男子精未盛,老人精已衰,而为房劳所伤,致肾虚精败成淋。其证大小便牵引而痛,愈痛则愈便,愈便则愈痛。治宜温补。用《金匮》肾气丸,或生料鹿茸丸。②即劳

  • 袖珍本草隽

    药物学著作。又名《本草隽》、《中国药学大纲》。1卷。日本·伊豫专安(平住)撰。刊于1755年。此书是《本草纲目》的择要本。共载常用药151种,不分类。每种均有释名、集解、选用、修治、气味,良毒(指气味

  • 敦阜

    运气术语。五运主岁之中,土运太过的名称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太过何谓?……木曰发生,火曰赫曦,土白敦阜。”谓敦厚阜高之意。

  • 心噤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指初生儿口噤,嘴唇发赤而紫者。参见口噤条。

  • 干燥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皮寒热者,不可附席,毛发焦,鼻槁腊。”

  • 目风泪出

    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若被风邪伤肝,肝气不足,故令目泪出。”即迎风流泪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