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妊娠中风

妊娠中风
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多因孕后血虚经络脏腑失荣,中于风邪所致。中于经络者,症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,甚则半身不遂;中于脏腑者,症见卒然昏倒,痰涎壅盛,不省人事。惟孕妇患此症不可以按中风常法治疗,应以补虚安胎,佐以祛风为主。方用增损八物汤(《证治准绳》: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牛蒡子赤芍防风荆芥穗、连翘桔梗葛根)。若口眼歪斜,手足顽痹者,宜养血祛风,佐以安胎,用防己散(《证治准绳》:防己羌活、防风、麻黄、松木节、羚羊角桂心、荆芥穗、薏苡仁桑寄生、炙甘草);若卒然昏倒,痰涎壅滞者,治宜搜风、开窍祛痰,方用防风散(《证治准绳》:防风、葛根、桑寄生、羚羊角、细辛、当归、菊花、防己、秦艽、桂心、茯神、甘草)加竹沥;若中风不语,肢体强直,不省人事者,治宜祛风开窍,方用生***散(《证治准绳》:生***屑、麻黄、秦艽、甘草、防风、赤箭、羌活、当归、人参、葛根、赤芍、石膏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荷叶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虎耳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扫把枝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岗松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八廓

    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八廓是指中医眼科在外眼划分的八个部位(或方位)。历代命名繁多,一般多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或八卦名称来命名。即天(乾)廓、地(坤)廓、风(巽)廓、雷(震)廓、泽(兑)廓、山(艮)廓

  • 大脱血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腹中论》。指大量失血之症。常伴见面白肢冷,汗出气喘,脉沉微欲绝等。《类证治裁》:“气虚血脱,宜温补以摄之。”治疗急宜益气回阳,用独参汤、参附汤加龙骨、牡蛎等。如大失血后,面色不华,神疲

  • 心下否(pǐ 匹)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心下,通常是指膈上部位;否,与痞同义,有闷满堵滞的意思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诸否者,营卫不和,阴阳隔绝,脏腑否塞而不宣通,故谓之否。”心下否痛,指膈上有痞塞胀满疼痛的

  • 膈痛

    证名。①指疼痛横连胸膈。《证治要诀·膈痛》:“膈痛与心痛不同,……膈痛则痛横满胸间,比之心痛为轻,痛之得名,俗为之称耳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膈痛多因积冷与痰气而成,宜五膈宽中散,或四七汤加木香、桂

  •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

    书名。简称《金匮述义》,《聿修堂医学丛书》之一。3卷。日本·丹波元坚撰于1842年。作者鉴于其父丹波元简所撰《金匮玉函要略辑义》在采辑各家学说及阐述精义方面犹有缺漏,有一定的局限性,遂选录《金匮要略》

  • 冲服

    煎服法之一。某些药剂无须煎煮,而是先放在碗内,把煎好的药汤冲入,搅匀后服。散剂(如琥珀末、田七末、白芨末)、丹剂(如紫雪丹)、小丸(如六神丸)、自然汁(如鲜藕汁)及某些药物(如芒硝),需用冲服。

  • 腿凹

    即腘中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俗名腿凹,经曰腘中。”

  • 药品化义

    药物学著作。13卷。明·贾九如撰,李延昰补论。约刊于1644年。卷首诸论系李延昰所补,计有本草论(简史)、君臣佐使论、药有真伪论及药论。卷1为药母及辨药八法;卷2~13共收药148种,分为气、血、肝、